-
康春慧《隐逸的主角:富春山》
在康春慧的最新重要作品中,她选择了元代文人画家黄公望(1269-1354)及其标志性杰作《富春山居图》作为她'隐逸的主角'。与她在《隐逸的主角No.2》中通过超越形式(花卉和人物)与神话(欧洲和中国)对波提切利进行致敬的方式不同,康春慧对于富春山这一圣地的诠释可谓不按常理出牌,尽管方式非常温和。她的方法是深度的共情:她试图理解黄公望在80岁创作这幅杰作时的设想,并从中寻找一种对超越尘世的理想化境地的向往。追随明末文人艺术理论家、书法家及画家董其昌(1555-1636年)的传统——他建议艺术家前往古代杰作所描绘的地点,不是为了直接与自然接触,而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古代大师的心态和灵感——康春慧于2024年3月前往富春山游历。然而,漫步整个富春江沿岸及探索杭州和无锡周边的风景时,康春慧发现的并非黄公望的灵感,而是她自己的:'深刻感受周围的环境,仿佛那个地方的每一个元素都将其独特的本质传递给我。无论是雨是雾、晨昏的光线,还是其他任何东西,每一样都融入了这种共享的感觉之中。' ——节选自“凝视遥远的自己:康春慧 ”展览介绍 更多 -
康春慧的颜料与提炼
康春慧自幼学习传统工笔画,在对佛教壁画的图像与色彩的全面探索及当代诠释等方面独树一帜,特别是克孜尔石窟中的壁画。在康春慧的眼中,这些宗教壁画中的色彩深沉而超凡脱俗,承载着时间的重量,能够唤起对生与死及生死之间一切空间的敬畏,并且表达了我们最深刻的精神情感,例如对来世的向往或坚定不移的信仰。——节选自“ 凝视遥远的自己:康春慧 ”展览介绍 将土地转化为颜料再转化为艺术,是康春慧对中亚宗教绘画的重新诠释这一过程中的核心。与那些直接购买已配制好的矿物颜料的艺术家不同,康春慧自己研究并配制她所用的矿物颜料,其原料与克孜尔石窟及其周围的中亚工匠所用来源相同,皆取自当地。在维吾尔语中,'克孜尔'意为'红色',通过混合当地土壤中的矿物和有机胭脂虫颜料,得到一种鲜艳的红色,其质感类似天鹅绒,色彩的层次与深度远超油画或丙烯颜料所能达到的任何效果。 更多 -
凝视遥远的自己:康春慧
更多
-
2023北京画廊周|全球水墨—墨斋十周年特展
全球水墨—墨斋十周年特展 更多 -
因为书房
“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纪录片 “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故宫大展官方纪录片《因为书房》,六位艺术家与故宫专家一道,在这场探讨和阐释中国书房的文化内核的展览中研究经典、致敬传统,启发“当代如何走进传统,传统如何启迪当代”等思考。 刘丹:黑白之间——深藏于水墨之中,中国文人的宇宙观 徐冰:奇妙的汉字——谁都看不懂的“天书”,谁都看得懂的“地书” 徐累:书房迷宫——世界的重屏,文房景观的“元宇宙” 更多 -
张耀煌:赞美生命的乐章
大型绘画艺术表演 (视频来源于YouTube频道@yahon chang) 3月17日,墨斋与张耀煌工作室一同在国⽴台北艺术⼤学新近落成的科技艺术馆中举办了“当绘画成为⾏动”这⼀理念⾥程碑式的表演《赞美⽣命的乐章》,作为2022年台北当代教育与贵宾计划项目。 在一小时内的表演中,张耀煌将绘画重置为表演与书写,向表演与视觉艺术,视觉与语⾔意义之间的既定区分提出挑战。艺术家在小提琴家林珍莹及钢琴家于凡的协奏曲中挥动着画笔,仿佛在横跨剧院空间长20米宽10米的巨型画布上起舞。现场,观者既可以通过屏幕的投放俯瞰艺术家的创作,又能近距离地观察其绘画与书写的过程。 更多
-
研讨会|冰逸:众神之地
东部时间2月24日,墨斋(北京)与Joan B. Mirviss LTD画廊(纽约)共同举办了线上研讨会“冰逸:众神之地”,由此拉开艺术家冰逸于2022年纽约亚洲艺术周期间同名展览的序幕。研讨会中,艺术家与著名学者、策展人 Susan L. Beningson、Susanna Ferrell 和 David Ake Sensabaugh 共同探讨了中国历史悠久的水墨艺术实践,尤其是山水画传统,在当今全球当代艺术界所扮演的角色。 “冰逸:众神之地”见证了来自11个国家的参与者,其中很多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也有来自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法国和德国的观众。该线上研讨会吸引了来自美国 18 个州的观众,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从北到南,从路易斯安那州到威斯康星州。另有超过两万名观众通过在艺平台观看了研讨会的直播。 该线上研讨会是艺术家冰逸在2022年纽约亚洲艺术周期间展览计划的一部分。更多展览信息,请前往“冰逸:众神之地 ”。 更多 -
井上有一与“墨人会”——思文阁总监山内德太郎访谈
更多 -
墨斋总监Craig Yee谈井上有一与李华生
更多
-
高名潞谈李华生
2021年6月15日 更多 -
必然的偶然:王天德访谈
更多 -
吴少英:以液体的流动编排一场光影戏剧
在群展“影窟“中,吴少英的视频作品以液体的流动编排一场光影戏剧,引人想象其中不可名状的角色和叙事。 更多
-
Same Line Twice: 熊辉&韦邦雨
在创作过程当中,两位艺术家在同一张宣纸上同时作画,展开一场持续的视觉对话 ——熊辉用铁尺画出一系列平行直线,行中无数墨点记录行笔的顿挫;而韦邦雨则徒手绘制洒脱柔和的连贯曲线,汇聚成翻涌澎湃的波浪。两种线条仿佛两股变幻无穷的力量在纸上进行博弈:时而相和,时而相抗;时而互不干扰,自成一格,时而相互纠缠,重叠交织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形态。 更多 -
熊辉&韦邦雨 :《Same Line Twice23》
2020年6月25日 日期:2020年 6月12日 地点:香港南区熨波洲周边海域 参与者:熊辉、韦邦雨、杨浚承、欧阳宪(嘉图画廊总监) 工具和材料:生宣、泡沫板、黑色墨水笔,玻璃纸镇、石头、铁尺、船、海水、阳光、风 尺寸:99 x 97 cm 在无云的一天,在舵手欧阳宪的引领下,熊辉、韦邦雨和杨浚承划船来到港岛南区熨波洲周围的水域。艺术家惯常使用的半湿宣纸成为了现实中庞大的不稳定环境,个体之间的合作和博弈突然显得不再重要。烈日把宣纸晒得刺眼,把工具烤烫,船和浪的摇摆节奏难以捕捉,每每扰乱韦邦雨徒手绘就的曲线。熊辉利用玻璃纸镇聚焦阳光,并用钢笔捕捉阳光的轨迹。烈日下持续六小时的劳动使艺术家精疲力竭,亦使他们的线条变得越来越断续和随机。最后,他们试图投身海浪中继续创作,但宣纸迅即被海浪撕裂。 更多 -
冰逸:峨眉飞瀑
墨斋画廊荣幸地举办展览冰逸的在墨斋北京画廊的第二次个展 《 冰逸:不可能的仙山》。冰逸(1975年生于北京)同时身兼建筑设计师、作家、策展人、文化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等身份,其丰富多元的艺术实践融合了她对生态学、科学、哲学、史学和美学等领域的兴趣,并涵盖了大地与环境艺术、特定场域的建筑-装置艺术、音乐与文学创作、水墨绘画以及行为表演艺术。在赴美攻读生物医学与电子工程专业后,她于2005年取得耶鲁大学艺术史与考古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汉代艺术史。 更多
-
冰逸:废墟预告片
INKstudio is honored to present Bingyi’s second solo exhibition at our Beijing gallery Bingyi: Impossible Landscapes. An artist, architectural designer,... 更多 -
徐冰:文字与自然
墨斋画廊荣幸地举办展览“徐冰:文字与自然”,由艺术家长期合作的策展伙伴、墨斋的艺术总监林似竹博士担任策展人。展览时间为2018年7月14日至9月23日。视频截取自林似竹博士制作的 纪录片《墨咏:徐冰的符号学》(2016)。 更多 -
行影支离布展过程图
录像、剪辑:杨浚承。 更多
-
泰祥洲:方便法门
摄像、剪接:杨浚承、董晓坤。 更多 -
璇玑万象:泰祥洲访谈
访谈、剪接:杨浚承。录像:杨浚承、杨帆。 更多 -
冰逸、何云昌、箫岭参与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Crossover栏目
墨斋画廊总监箫岭和艺术家冰逸在2016年3月12日的CCTV英语频道的Crossover栏目中讨论中国当代艺术。节目于2016年3月12日播出,同时介绍了艺术家何云昌和刘丹。 (视频来源于YouTube频道@Hi China) 更多
-
墨咏:当代水墨画家系列
林似竹 《墨咏:当代水墨画家系列》是由林似竹博士导演的记录片系列。由于水墨浸入媒材的即时表演属性,视频成为了阐明艺术家构思过程和引导观众浸入绘画过程的合适媒介。 影片以独特视角向国际观众重新展现一种在中国历时千年的艺术语言,展示艺术家在工作室的创作过程,并介绍了一系列当代水墨画家面临的艺术抉择:为何以水墨为媒介?水墨媒介的表现性与其它媒介有什么不同?用水墨作画的过程如何?艺术家如何面对和解决如传统、创造性和个人表达等问题? 《崔如琢的谜语》 崔如琢探讨山水绘画的不同途径,包括写实、写意等。 《陈海燕的梦》 陈海燕的绘画和版画创作都来源于梦境。她的版画创作步骤也十分独特。 《李华生的矛盾》 作为著名传统山水画家的李华生决定展开一种全新的绘画实践方式。 《李津的盛宴》 李津热爱食物,并以食物为喻,表现水墨绘画的独特侧面。 《王冬龄的线条行为》 作为在传统意义上重要的书法家和先锋试验艺术家,王冬龄以其书法表演实践将书法带到了当代艺术的新维度。 《徐冰的符号学》 对语言着迷的徐冰在其艺术实践中挖掘语言的意义。在视频中,徐冰绘制了用文字组成的山水。 《杨诘苍的骨与气》 杨诘苍不仅是一位画家和书法家,也是一位全球性的社会活动者。与中国当代艺术的惯性相反,他不用西方前卫艺术的手法批判中国当代社会,反而用传统笔墨的表现力和道家的反向思维,揭示全球现状背后深层的社会和文化力量。 《冰逸的疯狂和墨法》 冰逸的实践包括以极其细微的笔触绘制的小幅作品,以及利用现场环境创作的巨幅作品。 《郑重宾:线》 在郑重宾三十年的艺术生涯,他融通中国传统水墨和西方抽象绘画,在系统地研究和分析了形象、质感、空间、动势、材料、几何形态这些东西方绘画所共有的基本要素后,郑重宾的作品使人直观地接感到物质的生命力。... 更多 -
魏立刚:视频文献精选1998-2006
更多 -
乱花渐欲迷人眼
更多
-
李津:自在墨法
更多 -
无尽的戈壁滩就是我
更多 -
冰逸的千里江山
冰逸的绢本长卷《囙:千里江山》(2011-2015)正在参与伊斯坦布尔现代美术馆群展“消耗殆尽”(Till It's Gone)。该展于2016年1月13日开幕,集合2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包括小野洋子、Joni Mitchell、Mario Merz、Bas Jan Ader、Mark Dion等,透过多种媒介形式的作品探讨可持续发展及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诸多命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