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春慧的内陆之旅|ArtAsiaPacific

箫岭

阅读原文,请前往ArtAsiaPacific官网。

 

儿时的一个鲜活的梦境在艺术家康春慧(1982年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的潜意识中徘徊了三十余年,直到2023年,她终于迎来了重新审视这童年梦境的重要时刻。《凝视遥远的自己73°40′E~96°23′E  34°25′N~48°10′N》(2019-2023)这件多媒体作品正是康春慧以象征性西域朝圣的形式对自己儿时的梦境以及阔别多年的家乡的一次回应。八个时长为6分06秒的影像作品将她的艺术实践与八个位于新疆的特定地点进行并置与对话。这些在历史、社会学及艺术等方面对康春慧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地点共同组成了她的朝圣之旅:库木塔格沙漠,罗布泊,博斯腾湖,塔里木胡杨林,库车老城,天山大峡谷,克孜尔尕哈烽燧,以及克孜尔石窟。

 

康春慧自幼学习传统工笔和写意画,在对佛教壁画图像的当代诠释方面独树一帜,对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更是有长达两年(2006-2008)的深入研究。在此次“凝视遥远的自己”展览中,康春慧对自己的艺术成果进行了批判性的审视,她从自己的八个主要绘画系列中各选出一幅代表性作品,带回新疆并置于八个特定的地点。通过将这些作品带回其灵感来源之地,康春慧得以在远处凝视着它们与周遭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例:库车老城)的对比与互动。这个过程就像是她进行自我反思的方式,以一种既熟悉又疏离的角度审视自己的艺术。这种感觉也恰似她儿时的那个梦境,梦中的她正是这样,凝视着那个站在高山上遥远的自己。

 

此次新疆艺术项目也标志着康春慧艺术实践的一次重要转变,她将自己长久以来在影像艺术(首尔大学艺术硕士)及公共艺术(江南大学艺术学士)领域的技能与早已成熟的绘画事业结合起来。“凝视遥远的自己”是一个大型的多媒体装置项目,由八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包含一件影像作品,通过固定机位拍摄一到两幅被放置于大自然之中的绘画作品,并记录周遭环境的细微变化。与影像作品同时展出的是艺术家关于每个特定地点的故事叙述。与此同时,康春慧还将绘画所使用的源自新疆当地的各种原材料融入展览之中,如:沙子、枯木、石头等,进一步丰富了整个装置作品。这种多元化的创作方式使康春慧能够探索不同艺术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创造出一种丰富的、身临其境的多感官体验,将她过去和近期的艺术创作与尝试连接起来。

 

在《天山大峡谷83°05′35E-42°11′52N”》中,康春慧将用当地采集的岩石提取的颜料绘制而成的画作再次带回其原料诞生之地,体现出她的艺术实践与主题,尤其是对西域地区特定的矿物材料及有机颜料的使用。这与康春慧在新疆这一多元文化区域的成长背景与学画经历密不可分,她在传统颜料的选择及制作方面展现出极强的专业性,纸上水墨作品所用的颜料大多取自西域。《天山大峡谷83°05′35E-42°11′52N”》中的绘画作品被置于峡谷之中,被其标志性的红褐色岩壁所包围,画中描绘了一簇半抽象的、象征性的羽毛被包裹在乳白色类似光环的形状之中。这一构图令人联想到佛教及西域宗教图像,画面中人物形象的缺失可追溯到非偶像崇拜主义的佛像描绘,早于公元1世纪左右在犍陀罗和马图拉出现的拟人化佛像传统。羽毛则是康春慧《隐逸的主角》系列(2019-)中的一个反复出现的元素,对她来说代表着美、韧性与力量。她对羽毛的细致描绘体现出独特的秩序感,而羽毛的象征意义则横跨了不同的文化和地域——从中国神话到西方的天使。对康春慧来说,天山大峡谷就像是一个临界空间,“连接内部与外部,过去与未来,给人一种被包裹的安全感。(1)

 

《克孜尔尕哈烽燧82°90′95E-41°79′87N"》装置作品代表“对遥远追求的意义与想象,在那里事物柔软与坚硬之间的界限似乎得以交换。(2)在这件作品中,康春慧将绘画与影像进行并置,探索关于历史、韧性与感知的主题。位于整个装置中间位置的是影像作品,拍摄了一座沐浴在星空下的烽燧,它由唐代保存至今,位于丝绸之路的北线。旁边则是一幅绘画作品,描绘了传统中国文人艺术中的重要题材——竹。然而画中的竹节不自然的弯折,在来自底部的诡异光线下衬托出清晰的轮廓,颠覆了传统文人画中对竹的诠释。康春慧对竹子的重新构想象征了韧性与适应性,她认为这些品质与竹子那顽强的根系息息相关。在拍摄影像作品时,艺术家巧妙地调整了角度与比例,使画作看上去与两百余米的高耸烽燧大小近乎相同。这种视觉处理手法,以及画作中竹节弯折的边沿,共同挑战着观者对于空间的感知,同时也探索着边界的概念。

 

《克孜尔石窟82°51′35E-41°78′82N"》标志着康春慧此次艺术寻根之旅的终点,亦是巅峰。在这里,她将一幅最早的红色牡丹画作放置于一个特意选择的空洞窟入口处,牡丹花自古便是繁荣、荣耀和美的象征。而康春慧的这一象征性的举动也代表了她的另一个自我:如血管般的红色根系相互缠绕,形成觚形花瓶的构图,茎如一根脐带,向上支撑起一朵鲜艳的红色花朵。(3)整幅画的着色过程尤为复杂,运用了多种矿物及有机颜料(如:胭脂虫红,天山红土,朱砂等),这也为她的《须弥》系列画作(2018-)带来了灵感启发。《克孜尔石窟82°51′35E-41°78′82N"》这件作品标志着康春慧的艺术从过去的传统中彻底解放出来,可谓她艺术创作的一次成年礼。正如她自己所述,“在克孜尔石窟,它既是终点,也是起点。我想确认我与颜色、艺术和水墨画之间的关系,现在都变得清晰起来。这次我坚定而主动地选择了它,并不是因为我从小画画所以现在仍继续,也无关于我与他人的关系。(4)

 

在《克孜尔尕哈烽燧82°90′95E-41°79′87N"》装置作品的影响下,康春慧未来的艺术发展方向旨在将不同元素进行有机结合。她设想将材料、环境与自然的方法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富有凝聚力的视觉和感官体验。她将重点关注自然、光线与水墨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创作出超越传统水墨画的立体装置作品。

 

(翻译:刘嘉)

 


(1)节选自笔者与康春慧的访谈,2024年7月30日。

(2)同上。

(3)觚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青铜礼器,用于饮酒或祭祀。

(4)节选自笔者与康春慧的访谈,2024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