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的律动:郑重宾与巴赫

杨帆
Zheng Chongbin, Terrain, 2014, Ink, acrylic, xuan paper, 183.5 x 201.5 cm, installation view. Photographer: Jonathan Leijonhuvfud.
郑重宾,《地势》,2014,墨 丙烯 宣纸,183.5 x 201.5 cm,《层层天墙》展览空间图,摄影:Jonathan Leijonhuvfud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于无中生万象,在无我中幻化万千,绘画与音乐两种迥然不同的艺术形式,之于郑重宾与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相似的意义。如果说巴赫的音乐是用工程师般的虔诚将听者带入完全自然的极乐净土,那么郑重宾的绘画作品则试图以纯粹无我的肢体投入为观者打开一片可以容纳万象的虚空之境。


不管是巴赫广阔而充满逻辑性的无我,还是郑重宾抑制却有张力的无我,两者似乎都在试图挖掘艺术作为一种介质的纯粹性,即是作者本身声音的完全泯灭而成为可以承载万象的容器。因而透过他们的艺术作品,欣赏者感受到的并非是作者本身施加的情感或意义,而是被引领无限向外与自然融为一体,或无限向内心深处反观自省。

 

Zheng Chongbin in his studio, at work on Field of Lines No. 1线场 1号, 2013 (plate 43), February 18, 2013.
郑重宾在工作室创作《线场1号》(2013),2013年2月

 

在这个意义上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可以说是引人向外与自然圆融一体的极佳范例。32段曲目逻辑构思极为严谨精致,却表现出一种质朴的自然之美,乐曲时而如阳光下的水波般荡漾愉悦,时而如苍穹下的田园般朴素广袤。


而时而听着巴赫创作的郑重宾,则以一种近乎冷冽的清醒引领观者不断走向内心隐秘的深处。

 

Zheng Chongbin, Untitled, 2015, Ink and acrylic on xuan paper, 96 x 243 cm
郑重宾,《无题》,2015,墨 丙烯 宣纸,96 x 243 cm

 

例如《无题》一图在创作过程中运用排笔打破中国山水画熟能生巧的常规,追求肢体的纯粹投入并让水墨与丙烯自然的交织、融合、成形,成为观者内省完全客观的载体。画面整体以四块迅速挥墨而形成的大面积斜切墨块构成,细节上则更多是墨与丙烯交织过程中缓慢形成的卷曲及分型结构,从而在快慢交织中呈现一种微妙神秘的律动感。

 

Zheng Chongbin, Untitled (detail), 2015, Ink and acrylic on xuan paper, 96 x 243 cm
郑重宾,《无题》局部,2015,墨 丙烯 宣纸,96 x 243 cm

 

Zheng Chongbin, Untitled (detail), 2015, Ink and acrylic on xuan paper, 96 x 243 cm
郑重宾,《无题》局部,2015,墨 丙烯 宣纸,96 x 243 cmm

 

《地势》一图,乍看之下利用墨、水、纸的反复作用后变干过程中的物理张力形成的极具雕塑质感的嶙峋沟壑,无比凝重的笼罩在观者的全部感官,然而定睛注视片刻后,画面薄脆的金属色泽仿佛忽然间将一切情感吸收化为乌有。

 

Zheng Chongbin, Terrain, 2014, Ink, acrylic, xuan paper, 183.5 x 201.5 cm
郑重宾,《地势》,2014,墨 丙烯 宣纸,183.5 x 201.5 cm

 

Zheng Chongbin, Terrain (detail), 2014, Ink, acrylic, xuan paper, 183.5 x 201.5 cm
郑重宾,《地势》,2014,墨 丙烯 宣纸,183.5 x 201.5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