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曾建颖个展“旁观他人之幸福”正在上海Longlati经纬艺术中心展出

Regarding the Mediocrity of Others

曾建颖,旁观他人之幸福

上海 Longlati 经纬艺术中心

2025.03.20-5.30

 

本次展览遴选其近年完成的十六件作品,通过工笔技法与胶彩媒介的结合,以细腻笔触与隐喻意象展开对肉身欲望与心理诉求的双重探索,并借视觉叙事勾勒出集体潜意识中的某种精神侧写。

 

 

展名的提法源于苏珊·桑塔格(美国)2003年的著书《旁观他人之痛苦》,桑塔格在书中指出:"摄影把一切客观化,将某人或某事转化为可占有的物件。而照片如同某种炼金术,因其被珍视为现实的透明观照[ Sontag, S. (2003b). Regarding the pain of others. New York: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p.81.]。"她警示,当苦难沦为被消费的影像时,观看可能滋生冷漠而非同情,并质疑这种观看能否真正推动改变。在此理论脉络下,曾建颖提出思考:若创作实践聚焦于日常(司空见惯)行为是否也能唤起画面主体为"旁观者"所带来的另类遐想?

 

群体互娱时,吸烟已成为人与人建立联系、寻求归属的隐性媒介。点燃香烟的瞬间、烟雾中的目光交汇、吞吐间的无声交流,此类散发的肢体动作,最能映射出都市人群的心理诉求与社会互动。曾建颖创作的《取火》(2022),画中人物点烟的动作既像个体对社交归属的主动寻求,又像群体对身份认同的无意识应对。吸烟社交或许并非真正意于建立深度联系,更像一面《棱镜》(2024),用近乎表演的镜像动作去观察他人的存在,并确认自身在社会空间中的位置。同样,当缀饰不再单一地附庸于身体表面,而是刺入肌肤,珠宝手饰便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装扮意味。采用"盛上"技法的《森罗》(2024)系列,颜料与金属箔的逐层堆叠给予缀饰很强的立体感,使镶嵌焕发出新的语言。所谓"华丽的疼痛"却成了都市亚文化青年寻求认同的标志:穿刺的瞬间突破身体界限,缀饰作为引线针,他们通过痛感建立起社群纽带。当金属的冷峻与身体的柔软并置时,他们追求个性独立却依赖集体认同,渴望浮夸表达又借机维系起情感链接。

 

自2010年起,曾建颖开展了"千手计划",手的意志在此得以更广泛的延展。拈花惹草本意指指尖轻掠花叶,如今却化为都市的欲望。《捻花》(2024)与《踏青》(2024)两组双联屏在他执笔下结合了中国画的"白描"线写与佛教画的"凹凸法"皴染,巧妙地消融了视觉上的轻重主次,使画面更具流动性与开放感。手在试探、采撷、攫取,又在犹豫松开;脚在游走、踏过、寻觅,却也错过迷失。久驻于都市的霓彩与风花雪月的相逢后,手与脚是被欲望驱使的工具,在触碰与踩踏间诱导观看。在借鉴日本"美人画"后,《胭脂》(2022)与《夕阳无限好》(2024)直指女性阴柔如何抵抗传统的美人意象--眼睑低垂的疲惫感,唇角下置的苍老态,将美人画中的氤氲转化为女性独有的阴性美。当消费审美对"女性凝视"还在期待时,作者已揭开观看与被观看之间的权利关系,迫使观者意识到自身的观看行为。观者在"观看"与"被观看"间徘徊,暗合了 "旁观者"在卷入与逃避的心理,也最终指向身份的多重矛盾。

 

在"旁观他人之幸福"中,我们不再将"幸福"简单归于褒义词性,而是尝试剥离其固有的情感色彩,使其呈现出一种更为平淡的语义。展览空间将"旁观"转化为深入其中的参与,"幸福"便不再仅作固定的结果,而是局内人与局外人间生成的流动体验。

 

了解更多展览资讯,请前往Longlati经纬艺术中心官网。

 
2025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