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览|徐冰西南地区首次大型个展“有问题就有__”正在成都市美术馆展出
2024年12月24日 徐冰:有问题就有__ 2024年12月20日-2025年5月30日 成都市美术馆 此次大型个展集结了艺术家徐冰50年间创作的80余件代表作,这些艺术家于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完整地呈现了徐冰在不同时期对艺术的思考,是一次难得了解这位中国当代艺术领域最具创造力的艺术家艺术面貌的良机。 策展人吴洪亮在策展前言里写道:'2016年12月1日,徐冰老师送了我一本书,《我的真文字》。书腰上有一句他写的话:你生活在哪儿,就面对哪儿的问题,有问题就有艺术。这句话源自徐冰写给年轻艺术家的一封信,也是这次徐老师成都展览主题的来源。最终定名为:'有问题就有__'着实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正如展览题目所提示的那样,那道小横线代表的是未知与好奇的起跑线,而'问题'是引擎,艺术的有趣之处不在于回答,而是对'生'与'活' 的一次次追问。 此次展览是徐冰首次在西南地区呈现如此大规模的个展,正如艺术家自己所说的'做了一辈子艺术,越来越不知道艺术,特别是'当代艺术'是什么了;把边界给做没了。原来,这个领域就是没有范围的,也没有权威可以说:这是当代艺术。正因为他没有范围,这种'不清楚'才这么吸引我;去做,去找,去追问。' 更多 -
Exhibition | Liu Dan at "Life and Belief" in Souzhou Museum
2024年12月20日 生活・信仰——汉代艺术百态 2024年12月15日 - 2025年3月09日 苏州博物馆 从20世纪70年代起,刘丹就在创作中对汉代的造型元素予以特别的思考,目的是探索“山水画”背后的时空意识。这种认知,来源于汉代艺术中对于“引魂”的关注,通过博山炉中山川的隐喻,转化出了一个超越现实的“山水世界”。 提到汉代,你会想到什么?是“大风起兮云飞扬”的雄壮豪迈,还是“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的婀娜旖旎,或只是生发出“汉家陵阙起秋风,禾黍满关中”的幽情满怀?我想,每个人心中必定拥有独属于自己的汉代记忆。 秦末纷争,群雄逐鹿。项羽违背“先入关破秦者王其地”的约定,改封刘邦为汉王,萧何进言:“语曰‘天汉’,其称甚美。”古人以汉水指代天上的银河,《诗经·小雅》:“维天有汉,鉴亦有光。”汉水、汉中、汉王,以致国号为汉。“天汉”既是汉代人雄视天宇的象征,也成为自汉代开始形成的中华民族主体。 汉继秦而立,所谓“汉承秦制,略有损益”。汉代初年,社会凋敝,百废待兴,遂行黄老之学,与民休息,史称“文景之治”。及至汉武之世,内除弊政,外御强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国威赫赫,由此奠定汉代四百年国祚延绵。 有别于之前的“天下惟宁:汉代文明的四张面孔”,此次再度聚焦汉代,我们将目光更多地投向汉代人的日常,通过生活和信仰两部分,从不同层面揭示两千年前汉代人的真实样貌。汉墓出土的陶屋、陶井、陶仓、陶灶以及各式各样的酒器、水器、食器、灯炉,虽是模型明器,却真实再现了汉代人日常生活中的勤劳、温馨与富足。博山炉、玉覆面、摇钱树、解注瓶,阴阳和合,飞升仙界,无不寄托着汉代人对宇宙的想象,对生命的注解,这些关于思想、信仰、哲学的观念流淌在汉代人的血脉中,铸就此后两千多年中国人的精神基因。此外,我们汇集了汉代三大兵马俑:汉景帝阳陵兵马俑、咸阳杨家湾兵马俑、徐州狮子山兵马俑,艺术成就各有千秋,可同台欣赏,互为观照。 星移斗转,天地悠悠。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待,对日月星辰的瑰丽梦想,塑造了汉代,也绵延至当代。两千余年,天穹、大地、人世间——天人合一的追求不曾改变。 此次展览,仰赖于河北博物院、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汉景帝阳陵博物院、咸阳博物院、成都博物馆、绵阳市博物馆、焦作市博物馆、徐州博物馆、徐州汉兵马俑博物馆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诚挚的谢忱! 更多展览信息,请前往苏州博物馆 官网。 更多 -
展览|王冬龄个展“津门问道”正在天津美术馆展出
2024年11月1日 津门问道——王冬龄书法艺术展 2024年10月26日-2025年1月5日 天津美术馆 此次展览展出代表性作品共100余件,体现了王冬龄60多年来持之以恒的书法实践与创作。既有几十年如一日的传统书法作品与日课,也有近年来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的作品,强调空间结构,使书法自身的线条更具纯粹性和表现力,成为亦书亦画的当代水墨艺术。 2014年,王冬龄曾在天津举办第一次个展'古道边'。时隔十年,他在天津举办第二次大型个展'津门问道'。'我对天津有特别的感情,这里有敬仰的先贤和艺术上的挚友。'因此王冬龄创作了天津历史沿革及天津近代文化先贤梁启超、严复、李叔同、张伯苓的诗词。除此之外,王冬龄为本次展览特别创作了毛主席《黄鹤楼》巨幅楷书等作品。 更多
-
展览|李津、王天德、魏立刚、杨诘苍参展“行云流墨——巴黎赛努奇博物馆藏现当代中国绘画展”
2024年10月9日 行云流墨——巴黎赛努奇博物馆藏现当代中国绘画展 2024年9月6日-2025年1月5日 上海东一美术馆 本次展览是海外收藏的中国绘画大师真迹首次大规模回归中国内地展出,更是迄今为止赛努奇博物馆在中国举办的首次特展。2024年恰逢中法建交60周年,展览也被纳入'法中文化旅游年'、'中法文化之春--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别呈现',以及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推出的城市形象推广重点项目《奔流》首季'上海-巴黎'双城系列对话活动。 20世纪初期,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启了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大幕,有志于艺术创新的中国学子奔赴欧洲学习西洋绘画,同时活跃在中国画坛的艺术家坚持复兴中国晋唐宋元和文人画传统,两股艺术力量交相辉映、推陈出新,由此开启了近代中国绘画的黄金时代。 此次展览由赛努奇博物馆馆长易凯(Eric Lefebvre)和赛努奇博物馆中国与韩国馆藏首席研究员贝莱克(Mael Bellec)共同策展。展出的89件赛努奇馆藏中国艺术作品被分为:'金石之风,取法乎上'、'写生与写意:近代花鸟画的转型'、'传承与创新:民国时期的山水画观'、'跨文化教学实验:溥佺的山水画课稿'、'用水墨画人体:巴黎学画的中国艺术家'、'留法归来:徐悲鸿和林风眠'、'抗战内迁时期的西部大发现'、'两个世界之间:与抽象对话'、'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水墨实践'9大展区呈现。 囊括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张大千、溥儒、傅抱石、谢稚柳、常玉、潘玉良、赵无极等36位名家的艺术珍品,结合珍贵影像及文献,以20世纪中国绘画发展轨迹为线索展开--从世纪之交对中国书画现代化的不同尝试、二三十年代赴法留学的热潮、抗战内迁时期在西部的创作发展,再到战后中国艺术家重返国际舞台,并以当代的水墨实践结尾。这些杰作承载着中西交融、推陈出新的开创精神,是艺术爱好者们深入了解中国现当代绘画艺术发展进程的绝佳机会。 展览的全部藏品来自于欧洲规模最大和成立最早的亚洲博物馆之一--巴黎赛努奇博物馆。自1898年建馆起,赛努奇博物馆致力于亚洲艺术的研究与收藏,它的首件中国现代书画藏品是伟大的思想家、改革家康有为的书法立轴,首批中国现代书画收藏由民国政要、外交官、收藏家郭有守捐赠。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馆已陆续入藏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谢稚柳、赵无极等名家的珍稀画作数百幅,拥有欧洲罕有同例的现当代中国绘画收藏。 更多展览信息,请前往东一美术馆 官方发布。 更多 -
展览|杨诘苍:千层墨——献给昨天的中国明天,香港M+
2024年9月27日 杨诘苍:千层墨——献给昨天的中国明天 2024年10月9日-2025年5月24日 香港 M+ 博物馆 《千层墨──献给昨天的中国明天》(1990)是杨诘苍著名的《千层墨》系列(1989-1999)中体量最大之作。此作品最初于1990年在法国普里耶尔的一座修道院教堂遗址展出,当时,杨诘苍更使用了从教堂墓园挖掘的沙土,在作品对面建造了一根巨柱。时隔三十多年,作品经过 M+ 数月的修复工作后首次再度公开亮相,并配合记录该系列创作过程的珍贵影片一同展出。 1989年春天,杨诘苍应邀抵达巴黎,参加由庞比度中心主办的划时代全球当代艺术展'大地魔术师'。然而,他在出国途中作品被深圳海关全数扣留,手上只剩几支毛笔。杨诘苍面对来自世界各地艺术家纷繁叠出的创作,选择'以退为进',回归到中国书画传统最基本的物料和工序。他将墨汁和明矾平涂于巨幅宣纸上,待其干涸后又再重复,日复一日持续一个月之久,终积叠成浑厚的墨碑。墨汁的油脂成分使其表面具有光泽,在墨黑中竟又创造出光芒。 《千层墨》系列影响深远,为中国当代艺术中为人熟知的创作手法开启先例,如水墨介入行为艺术和无痕的重复动作等。尽管《千层墨》看似抽象绘画,其精神内核却是杨诘苍自少年时对于传统书画以及道教和佛教内观冥想的切身体悟,亦包含他到访武则天无字碑时受到的撼动。对于艺术家而言,每一层墨都是个人行动和经历的具体纪录,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盈缩。 更多信息请前往https://www.mplus.org.hk/sc/exhibitions/yang-jiechang-hundred-layers-of-ink/ 更多 -
展讯|康春慧参加第四届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
2024年8月18日 腹地脉动——第四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 2024年7月28日--10月15日 新疆美术馆 康春慧的作品《视遥远的自己:康春慧 73°40′E~96°23′E 34°25′N~48°10′N》参加第四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展出于“合力共振”单元。 第四届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在主题“腹地脉动”下将为“数字驿站” “生态密码” “丝路智融” “合力共振” 四个单元,以及平行展“共生之境—新疆百年美术的发生发展与当下艺术观察”,共展出14个国家263件/组作品。 “合力共振”单元由王静担任策展人,旨在从文化和艺术的多样化表达中,发现对文化基底的共同探寻,在全球化与区域文化交叉互渗的转折点,众多生存方式和文化传统交汇、碰撞和共鸣,艺术家们的创作材料与手法、乃至存在形态,有着意想不到的纷繁视角与哲学思考,从而在全球范围内促成了种种耳目一新的艺术探索与实践。 更多
-
展览|以后——王天德艺术展,徐渭艺术馆
2024年8月1日 以后--王天德艺术展 2024年7月31日-10月31日 徐渭艺术馆 在与传统的对话中创新,是王天德艺术生涯的主旋律。此次展览是对艺术家王天德从艺四十余年来多媒材、多维度、多角度,多元艺术实践与创新的总结与梳理,也是将艺术创作和个人收藏的一次集中亮相。同时,也是艺术家王天德对故乡绍兴献上的一份厚礼。 展览分为七个版块,分别是'与历史对话''与时间对话''迁移的时光''余灰''与自己对话''古城之眼''轮廓',共展出创作时间从1998年至2024年的67件(组)作品,涵盖架上绘画、书法、摄影、影像、装置、3D打印、现成品、收藏品。艺术家身处'以后'的此时此刻,通过展品向40年前、400年前、甚至数千年前不断回望,完成个人精神与传统经典的对话,为观众呈现一场古今并陈的视觉盛宴。 与历史对话。 历史是镜,历史也是文化,艺术家收藏了不同时代文化艺术作品,这些作品的收藏呈现了艺术家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审美取向,每当作者面对藏品,都是艺术家与古人之间的对话。其创作的作品与藏品对接,更是把现代精神审美和古代文韵融为一体,预示着艺术家的文脉理念创新。 与时间对话。 绍兴城南会稽山野间,文人沐浴着'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茂林峻岭,不断追寻深刻于东方美学的魅力。一千多年不会太长,也不会太过久远。寻访大山清雅气韵,无时无刻不令人心生向往。艺术家以长卷形式创作会稽山脉,用传统卷轴形制致敬古人对连续时间的表达;而册页则是对不同时间点的描绘。每当展开卷轴和跳跃式的观看册页,无不彰显着艺术家与古人智慧的不谋而合。 迁移的时光。 艺术创作随着时间变迁不断生发,科技进步已经不是古时令人望尘莫及的事了。艺术家采用现代翻模技术对自己收藏的陶俑雕塑进行石膏翻制,让文物古迹以新的技术重复呈现,换个思考方式,艺术家其实是对历史进行了翻模,以一种迁移思维把时光留存在了自己的创作空间里。在工匠重复的工艺过程中留下外溢的石膏痕迹,正是把历史变迁的不确定性给具体化了,就像时代里的人文情绪时而高亢时而低迷。 余灰。 大多纸上艺术创作都是有增无减,而在王天德的艺术创作中,香烫却是实实在在的减少了最重要的部分,正是这部分的缺失却又更加突出了重要部分的轮廓,这就是艺术家的创作方式。几十年前与后,减少与补充以另一种不同于古人惜墨如金的思维方法不断探索创新,灰烬了,意蕴却犹存。 与自己对话。 历史与时间的沉淀是给予人最好最深刻的养分,艺术家再次重现几十年前的创作热忱,把古与今,现代与传统重复融合,沉着与从容并行传递艺术家生活的种种感悟,为我们展现跨越时代的精神。与其说艺术创作是艺术史里的篇章,对艺术家而言更是自我的升华。 古城之眼。 绍兴是水乡之城,井是汲取饮水之源,八面井刻着徐渭的诗句'遥看青山插高处',艺术家在古井上设置了一面不锈钢凸面镜,观者不仅能从展厅中观看自己,也承载着作者对绍兴历史文脉与山脉的传承理念。另一口井是用石膏翻制而成,艺术家以复制的方式把创作生发成古今的对接,无时无刻不把创新理念同古人的生活对话。此时此刻我们不仅仅看到的是井与水,更是镜中那蔚蓝的天空。 轮廓。 色彩是美好的,大大小小的多彩瓶层层放在一起相互成就,像极了交响乐的音符。此作品是艺术家采用石膏翻模制作而成,高高低低错落在平坦的桌面,就像一座城市影在远方的天际线,它映出的是城市的文化音符,更是人们生活的缩影,艺术家爱极了这样美好的追求和向往。驻足在作品面前,透过缝隙看到的正是青藤书屋,空间里的对接正是一种特殊的对话。 '以后--王天德艺术展'展出的作品,代表的正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对传统的理性致意。传统在这里不再只是一种意境,而是具有了实际的内涵。历史告诉我们,中国艺术数千年的发展轨迹不是传统的简单延续,而是在不断地创新。当传统变成艺术灵感的源泉而不是制约创造力的框架,新的艺术风格就会产生,并变成后世仰慕的新传统。... 更多 -
展览|李津个展:有情皆乐,牛津大学博物馆
2024年5月10日 有情皆乐:李津与罗杰·劳 2024年5月4日-11月7日 阿什莫林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5月4日,“有情皆乐”李津个展(Li Jin with Roger Law: Simple Pleasures)在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开幕。展览以李津的艺术作品为主体和线索,配套展出了苏六朋(1791-1862),周思聪(1939-1996),朱新建(1953-2014),罗杰·劳,方力钧的作品,形成博物馆视角下,中国水墨艺术的发现之旅。 阿什莫林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位于英国牛津市中心,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成立的公众博物馆。1677年伊莱亚斯·阿什莫尔将博物馆以及藏品赠给牛津大学,经数百年的运营以及收藏家捐赠,形成了覆盖从古埃及至当代跨越数千年的艺术品收藏。本次李津个展正是在以著名艺术史家苏利文教授命名的第11展厅(Khoan and Michael Sullivan gallery)举办。 “有情皆乐”涵盖了李津艺术探索的主要系列。其中即有李津西藏时期的作品《牟森画像》,也有李津饮食男女系列的作品《蝴蝶影踪》,许多欧美观众在表现胡同市井系列的精品《润肠图》前捧腹大笑。大写意系列创作《青城素菜图》令人赞叹中国笔墨的精妙。展厅的c位是一件盛宴长卷,是艺术家“今日·盛宴”之前美食系列中的代表作,水墨造型浑然天成。 这件盛宴长卷连同其他近二十件作品来自英国著名艺术家罗杰·劳(Roger·Law)的捐赠,罗杰1990年代开始在悉尼生活创作,他和澳大利亚画廊主瑞(Ray Hughes)是一生的挚友,他在瑞的画廊看到李津的作品,被作品中的生命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倾倒,从此便陆续从瑞和其他画廊收藏李津的作品。罗杰二十多年前和瑞一起到访李津在天津的工作室,三人幽默乐观的性格彼此吸引,一见如故。后来,李津和罗杰虽然见面并不多,但一直有书信往来。本次展览的特邀策展人陈谊博士,专门从罗杰工作室整理借展了两人的通信,从这些书信的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两位艺术家相互钦佩和亲近。展览中还包括罗杰·劳的数件绘画和陶瓷作品,以体现两位艺术家共有的对生活的敏锐感受和在艺术上的相互影响。 为了让欧美观众更好的了解李津艺术的文脉线索,策特邀展人陈谊博士从阿什莫林博物馆馆藏中选取了清代画家苏六朋的作品,这件作品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陈谊表示清代画家作品中的中国古典男女形象正好可以和李津的作品形成对比,同时选取周思聪,朱新建以及方力钧的作品也是为了更全面的向观众介绍李津绘画。 据了解,苏六朋和周思聪的作品来自于芮氏家族(REYES)的捐赠,芮氏家族1995年向阿什莫林博物馆捐赠了150件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绘画作品,其中不乏海派和岭南画派大师的作品。此后2002年,2007年芮氏家族又向阿什莫林博物馆捐赠了数百件中国近现代以及当代书画,其中也包括这次展览中展出的两件李津九十年代创作的人物立轴。据阿什莫林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馆员,苏立文、吴环伉俪中国画画廊负责人,牛津大学中国艺术副教授马熙乐介绍,正是也因为这几批捐赠,阿什莫林博物馆成为了英国乃至欧洲中国绘画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 更多 -
展览|杨诘苍,徐冰参展M+博物馆“山鸣水应“
2024年1月24日 山鸣水应 2024, 2.4 - 2026, 2.1 M+南展厅 专题展览'山鸣水应'展出选自M+藏品系列的作品,探讨在后工业时代愈发走向虚拟的世界中,山水与人类的复杂联系。山水是中国哲学和诗学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元素,启发了东亚千年的水墨传统。作为万物感应的体现,山水演绎出感官与想像、瞬息与永恒之间的微妙共感,更是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要概念。 除了水墨画,此展览还展出雕塑、流动影像、声音、设计及建筑等领域的作品,重新想像山水的概念,寻觅启发及回响。从杨诘苍、徐冰、赵无极、唐家伟和郭鸿蔚等人的版画、水墨和水彩作品中,可见不同世代艺术家对于山水的描摹进行形式和概念上的探索试验。此外,宫岛达男为人熟知的LED装置、M+设计藏品中的电子制品,以及刘窗、阿玛尔 · 坎瓦尔和阮纯诗的大型录像装置,则把层层覆盖现实世界的电讯网络,变成可触可感的'新山水'。其他展览重点包括雕塑花园,展出野口勇的镀锌钢雕塑,还有由Vivian Wang因应场地而制作的声音装置,为之画龙点睛。 更多信息请前往M+官网 。 '山鸣水应'展期为期两年,将定期轮换展品,展出重要国际艺术家、建筑师和流动影像制作者的作品。展览配合一连串公众活动以及M+戏院的流动影像特别放映节目,将让观众在展厅内外亲历山水的想像和感染力。 更多
-
展览|杨诘苍参展“南方的故事”,和美术馆
2023年12月28日 南方故事 2023.12.19 - 2024.04.07 和美术馆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新城怡兴路6号 南方复杂多变的历史渊源与现实情景滋养了难以简单定义的艺术形式,当我们谈论地方或在地,便不可避免地落入身份认同和地域风格的俗套之中。离散,成为一种解决方案,是无奈的结局。 展览《南方故事》探索语境变迁、制度改革、媒介转变与机构沉浮对南方艺术产生的影响。我们将重新梳理一百五十年来的南方艺术发展脉络,重点关注南方艺术模糊、争议与对抗的切面,为观众呈现持续波动中的南方艺术图景。 展览视角:本次展览关注狭义的'南方',以广东与福建为核心。该区域的文艺思潮深刻影响着中国近代至当代的艺术形态。 更多展览信息,请前往和美术馆官网 。 更多 -
李华生、杨诘苍、何云昌|明圆美术馆“得义无形——对瞬间认知的‘抽象’叙事”
2023年11月4日 得义无形--对瞬间认知的'抽象'叙事 2023年11月5日-2024月1日28日 策展人:张羽 学术主持:高名潞 上海明圆美术馆 2023年11月5日至2024年1月28日,明圆美术馆推出'得义无形--对瞬间认知的'抽象'叙事'展览,作为美术馆的新展厅首展,展览由李松坚、凌菲菲出品,张羽任策展人,高名潞任学术主持。 本次展览是继2019年'觉知艺术'项目的再次推进。'得义无形'是'觉知艺术'概念深入探究的一个具体性问题,意在通过艺术史的讨论,梳理一条以'得义无形'为议题的,从文人画书写发展到现当代艺术的脉络。 本次展览经过一年的筹备,将从四个维度剖析当下中国艺术的生态,通过27位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家作品,勾勒中国当代艺术未来的轮廓。 出于对艺术史的自觉,如今中国当代艺术的抽象艺术发展,应该是一种去抽象主义的、抽象叙事的实践。是一次从传统到现代、后现代,乃至当代艺术;从明、清书写至黄宾虹书写,看日本前卫书法、具体派、美国抽象表现主义书写;从塞尚、杜尚、极简艺术、大地艺术、意大利贫穷艺术看物派、单色画,再看实验水墨至后实验水墨的世界关系。以此路径探索中国当代艺术新的可能性发展--对瞬间认知的抽象叙事。 '得义无形'缘起对中国传统文人画,特别是对宋至明、清以来,文人画在经历'应物象形'至'得意忘形'艺术理念的追问。 倘若将'得义忘形'视为文人画发展的意义,此时的书写应走出'应物象形',走向现代抽象艺术是其必然。然而'得义'限制了'忘形',中国的文人画止步于此。而此时日本前卫书法、具体派却跨出这一围栏与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相遇,成就了书写的世界主义。 二战后世界艺术沿杜尚的轨迹前行,极简艺术、大地艺术、意大利贫穷艺术,日本物派进入此列。韩国以单色抽象画也跻身于世界为伍。事实上,实验水墨并非实验艺术或抽象问题,而是针对上述这一线索置于其中,历经十年展开水墨与世界的讨论。以'中西之上'见'得义'取代'得意',将'忘形'施以'去形'转化'无形'。'义'在当代的意义:精神、思想、信念、正义,且'自然之道'。 如今或未来的抽象艺术既不是西方如何,亦不是东方的中国如何,而是全球当代艺术中抽象艺术如何。'得义无形:对瞬间认知的抽象叙事' ,以全球化视野重审中国艺术现代性之路。 更多 -
李华生在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
执墨 2023年10月13日 ASSET x ESG 艺术资产 与永续示范展区——MASTERING INK 执墨 2023年10月20日-23日 台北世界贸易中心一馆 'ART TAIPEI 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今年迈入第30届,主办单位'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偕同'TAERCentre 台北艺术产经研究室',在博览会中设立'ART ASSET x ESG 艺术资产与永续示范展区',邀请策展团队bísút策划展览'执墨',展出席德进、李元佳、叶世强、李重重、李华生、袁慧莉,六位艺术家的水墨作品。席德进、李元佳、叶世强、李重重,早年皆从中国大陆渡海来台,但四人的性格与际遇,却大有不同。席德进活跃于艺坛,叶世强则长年隐居。李元佳赴欧洲发展,李重重则久住中国台湾。李华生从未居于中国台湾,袁慧莉则生长于中国台湾。此展览藉由六位艺术家的生命际遇,及其与中国台湾之间的离合关系,希望从现当代水墨发展史的侧面,间接勾勒中国台湾的文化面貌。 李华生与席德进同样生于四川,却从未定居于台湾,后半生则过著如叶世强般避世隐居的生活。李华生毕生创作水墨画不辍,早前曾被誉为新文人派画家,但在1987年赴美参展并接触当代艺术后,即拒绝再以传统方式作画,并在世纪之交,开创出知名的'线格'绘画。此次同时展出李华生创作生涯前期的山水画作,与后期的抽象画作。前期山水画作,多使用湿笔淡墨,在画面中央以宽幅大笔晕染涂抹,笔迹拖曳转折成山形,再于画面边角以润而不晕的淡墨简笔勾勒出树石、瓦屋。后期'线格'画作,则可谓刊尽物象,只以平稳的细笔,缓慢且规律地手绘出纵横交错的格状画面,以捕捉其描绘过程中的象外之意。 更多信息,请前往2023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 。 更多
-
收藏中的留白-国际情境中的水墨思维|艺术讲座
2023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 2023年10月10日 收藏中的留白-国际情境中的水墨思维 10月21日(周六) 13:00-14:00 台北世界贸易中心一馆(台北市信义区信义路五段5号) 主持: 吴超然 (东海大学美术系助理教授、策展人) 嘉宾: 余国梁 (墨斋 联合创始人) 杨浚承 (M+ 水墨副策展人) 本讲座用“留白”作为无穷遐思妙想的开端,邀请来自学界、产业界、美术馆中水墨的国际重要推手,主持人为东海大学美术系助理教授吴超然,讲者为墨斋负责人余国梁、香港M+策展人杨浚承,分享水墨艺术在国际艺术产也中的发展动向,并阐述背后精妙的研究与观察。 水墨为东亚独特的艺术形式,但如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不断地随着时代更迭。从技法形式的变形、取材主题的内容、材质的实验与解放、跨/新媒介的呈现到观念与文化语境的转换,所形成的新/类水墨亦或是当代水墨,不仅试图扩展水墨的疆域,同时也叩问着何为水墨?在当代艺术中,水墨又以何种姿态出现?水墨在不同区域之间又如何被诠释? 更多 -
展览|戴光郁参展“感知地理”,A4美术馆
成都双年展·平行展 2023年8月15日 2023成都双年展平行展--感知地理 2023年8月19日-11月19日 策展人: 康书雅博士,李杰 学术支持:黄效融,张意 展览地点:A4美术馆 3号展厅(成都天府新区万安街道麓山大道二段18号21栋) 感知地理学研究从属于一个非常广泛的新兴领域,即'创意地理'。该理论认为艺术作品明确表现了人类空间地域性的各个方面,其并非仅仅是呈现一个与空间地域有关的特征,而是通常有多个这样的维度。本次展览的一个重要创新在于以地理学方法来研究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三位艺术家。基于此,我们邀请了朱成、何工,以及戴光郁三位在各自领域卓有建树的艺术家,他们都在中国'85新潮之前出生在川渝地区。选择三位前辈艺术家对于回望历史是必要的,同时我们也让这三位艺术家邀请了七位通过艺术创作来进行对话的年轻艺术家。这七位新生代艺术家分别为:胡佳艺、蒲英玮、童文敏、王梓凡、王彦鑫、王峥以及朱明。 本次展览的另一个重要创新是以地理学的方法来探究文化认同和文化散居等重要议题。为了探讨这十位艺术家与本地艺术生态的关系,我们将着眼于本次展览作品的三个基本地理维度:自然地理、文化地理,以及感知地理。这三个维度并不是相互独立的,也确实很难作为我们现象世界和内心世界的孤立元素来讨论。然而,有些作品可以更容易地从物质(自然地理)、人文(文化地理)或者情感(感知地理)中的某一角度进行讨论,我们希望这种方式可以帮助观众与本次展览中的艺术品和诗歌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自然地理 在本次展览的文献区域,十位艺术家将在一幅大型地图上标注出曾生活、学习、工作、创作和参加展览或艺术驻留的地标,并邀请观众也将自己曾历经过的地点标注在地图上,进行互动。艺术家的地域流动影响着他们的情绪、情感、感觉、知觉,以及认知,这些因素最后一起构成了艺术家的感知结构。艺术家所处的社会背景、生活环境、以及他们曾阅读或研究过的书籍,都会构成艺术家的感知结构,而这个感知结构又反过来影响了一个艺术家创作实践中的多个元素。因此,艺术家曾居住或经过的每一个地方都会呈现出新的社会习性和社会背景,同时也提供了一个在艺术家创作成果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轨迹。 文化地理 接下来,我们将着眼于本次展览的第二个地理维度,即文化地理,'文化地理'也被称为'人文地理'。我们所关注的第一地理维度--自然地理--只涉及到纯粹的空间性,而这第二地理维度即文化地理,不仅关注共时性的空间研究,同时也关注历时性,即文化是随时间流动不断发展演变的。自然地理和文化地理的一个重要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以物质为基础的认知领域,也就是说这些领域的知识客观存在于物质世界之中。自然地理学研究个体和群体活动的物质场所和空间,而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则是在个体与群体的互动中所产生的语言、习俗、话语、知识、经济、政府和教育等现象。文化只能基于时间变迁或者说通过比较两个互动时刻才能得以研究,因而从根本上说文化是具有历史性的。鉴于此,我们从历史维度研究展览中视为艺术家的作品。 感知地理 本次展览的第三个维度是关于'感知地理'中'情感地理'概念的阐释。前面两个维度分别阐明了空间与时间问题,第三个维度将挖掘内部,深入研究艺术品和我们自身。这些艺术品呈现了空间、时间与情感的交集。情感与社会、文化及时代相互交融,而艺术品又与观者的情感相互交融。由此可见,艺术与文学是表达朦胧而又难以琢磨的情感的绝佳方式。 情感和情绪之间的区别 情感涉及理性、情绪,以及所有肉体的感觉。它包括了我们进入一个新空间时的感觉,这种感觉由我们所有知觉构成,如墙壁的颜色、天花板的高度、地板的材质、空气的温度、音乐的声音或施工的噪音,以及空间里人的存在与否。感觉还包括我们对于一个似曾相似的空间抑或是截然不同空间的认知和记忆。在长假回到家乡时,我们的身体会记住每次抵达和返回时的感觉,这些时刻拼接为我们对家乡的情感体验,存在于我们的心灵、思想和身体里,形成我们全部的感知。 情绪是在心理学中被定义的各种心理状态,包括快乐、悲伤、喜悦、失望、爱、愤怒、自信和沮丧等。情绪是情感的简化,是处理我们庞大情感库的捷径。从早上醒来到晚上进入梦境,情感始终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情绪帮助我们命名和处理了这些复杂的情感。 感知地理中的生态探讨 我们将通过材料、媒介与方法论的视角来审视'感知地理'中的这些情感,情绪、认知、感觉、以及感知,进而依靠这些具体的、可测量的和可推论的元素,来究和描述展览中的作品。结构主义、形式主义、体裁和模式是打破开放范式的工具,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来看待外部和内心世界。然而,这些形式性的分析绝对不能代替理论性的梳理和批判性的社会实践。形式性分析必须要扩展艺术作品和诗歌中对于自然地理、文化地理,以及感知地理的表现。诗歌和艺术活跃在我们心里,然后在我们的心里面总存在着一种本质性的生态。'明心见性'是指,当我们心里没有被干扰,自己感觉宁静时,我们心里面的本质性生态系统才会更健康。干扰和浮躁这两状态常常发生在我们不太了解世界的整体性或生态性的时候。从自然地理、文化地理以及感知地理的角度去发掘艺术与我们、社会、世界以及宇宙的关系,即可让我们对世界的整体性或者说生态性有更好的理解。 更多 -
时间引力——2023成都双年展|何云昌,李华生,王冬龄,王天德,徐冰,杨诘苍,郑重宾
2023年8月12日 时间引力--2023成都双年展 2023年7月16日-11月 成都市美术馆A、B区(成都市天府美术馆、成都市当代艺术馆) 本届2023双年展以'时间引力'为主题,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任2023成都双年展学术委员会主席,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担任总策展人,著名艺术史学家吕澎担任艺术总监。除此以外,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前伦敦当代艺术学院(ICA)院长菲利普·多德等国内外知名策展人等组成策展天团,著名艺术史学家黄宗贤、艺术家周春芽、何多苓、刘家琨等组成学术委员会,为2023成都双年展学术水准和方向把关。 双年展由9个展览单元构成,分别是:瞬间永恒、瞻星成梦、存在遥望、空间感知、凝视之思、未来考古、大地回声、心之所向、星链计划,各个单元关注了文化历史、在地背景、日常事件、图像意识、疗愈共生、空间体验、艺术科技等话题。 李华生,王冬龄,王天德,徐冰,郑重宾的作品呈现于展览单元'瞬间永恒'。策展人: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 何云昌的作品呈现于展览单元'大地回声'。 策展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俞可。 杨诘苍的作品呈现于展览单元'心之所向'。 策展人:艺术学博士、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览部主管(典藏)项苙苹。 '瞬间永恒'前言 长久以来,对于外部世界时间的认知,在人类历史上经历了漫长的讨论。除了物理学的探索,古典哲学也曾给出范式性的回答。在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约前544-前483年)眼中,'一切皆流,无物常驻',由无数瞬间所构建的永恒,无尽于无限的变化之中。这与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关于水、月的思考有着异曲同工之意。'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在苏轼行文之下,消逝如水,盈虚如月,自然界中水与月变化于每时,又变化于永恒。它们所引发的对瞬间与永恒的辩证思考,亦如无法分割的时间片段与其无尽变化的延伸一般:我们短暂地踏入时间之中,又无法回头地迈入时间的路径。...... [更多信息,请前往 2023成都双年展'瞬间永恒'单元 。] '大地回声'前言 大地是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时空维度中最深厚的物质基础和文明起点。如果说'地面就是镜面',那么大地所珍藏的万端地貌不仅孕育了各地人群最初的外貌特征,还积淀出文明中多元的人性维度与复杂的社会结构。在最初与自然博弈相处的过程中,人慢慢开始用结绳、图画、文字、舞蹈和祭祀等媒介来记录自己的行为,庆祝丰收、预知社会的危机、建构心灵的秩序。这些行为在今天被统称为'艺术',它们作为人的意识与情感表达符号,充当了人与外部世界的中介,描绘着大地上不息的生命脉动。...... [更多信息,请前往 2023成都双年展'大地回声'单元... 更多
-
展览|王冬龄“仰望星空”,剑桥大学香美术馆
2023年5月31日 仰望星空 2023年5月25日-8月27日 策展人:容思玉(Holly Roussell) 英国剑桥大学唐宁学院香美术馆(The Heong Gallery) 王冬龄使用老子的哲学经典《道德经》、以及剑桥大学理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的著作节选,创作了两件巨大的'乱书'作品,让这两位来自不同文化、时代背景的人物,通过现代书法艺术,进行超时空'对话'。 除了这两件以宣纸作为媒介的巨幅'乱书',展厅同时展示了两件使用亚克力板创作的书法作品,分别是拜伦《雅典的女郎》以及威廉·华兹华斯《我好似一朵孤独的流云》的节选,这两位诗人都曾在剑桥大学度过了黄金岁月。 在展览开幕式上,王冬龄现场书写了徐志摩《再别康桥》的选段:'这位中国的浪漫诗人,刚好也是与英国文学前辈们的一种呼应。' '(《老子箴言》《霍金箴言》)这两件作品的文字内容,都涉及到宇宙、空间和时间的本质。'这次展览由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展人容思玉(Holly Roussell)策划,她这样评价这次展览:'在王冬龄的'乱书'里,这些文本的呈现方式变得抽象、难以阅读,从而超越了它们的原始含义。然而,在这些书法线条中体现的是对文字、宇宙、以及变革力量的深刻认识。这些艺术作品代表了跨越时代的先锋知识探索和思想的持久影响。' 展览之外,王冬龄还在剑桥进行一场以当代书法艺术为主题的讲座,介绍自己这次展览的创作历程。 '这次展览是在一个国际顶尖的学术机构举办,所以我想借此机会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中国书法,'王冬龄说:'我想让书法和中国功夫、美食以及老子的思想一样,被所有的外国观众了解、认识。《剑桥美术史》在中国非常畅销,在剑桥做展览,我希望也可以让这里的学者、学生们通过观看书法作品,将中国的书法也纳入自己的视野范围。我也希望借助这次展览的机会,可以借用艺术这种通用的语言,来促进中英两国之间的交流,即便是科学和艺术这样看起来并不直接相关的领域,也可以在剑桥这样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底蕴的地方跨界相遇,这本身就说明了交流的重要性。' 除了介绍自己的书法作品之外,王冬龄还特意用毛笔书写了一个莎士比亚的名句'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的中英文双语小稿,在现场给观众们展示:'我也希望这里的人们可以用毛笔来写一下英文,体会一下中国书法工具的独特表现力。' 展览前言 露西·霍金 很高兴有机会可以向大家介绍书法家王冬龄的作品。他将我父亲的一些最具代表性的文字,用乱书这样一种书法形式进行演绎。在这种视觉语言中,清晰的文字有时会变成纯粹的抽象图形。将我父亲的话语与老子的著作配对,是极具启发的选择。道家大师与伟大的现代宇宙学家都对现实的本质、自发性的重要性的进行了深入研究。更重要是,他们都乐于在挑战并突破常规的过程中寻找乐趣,这使他们敢于拒绝任何形式的大一统保守观念。两人都远远超越了他们存在的物质界限,与浩瀚的宇宙进行交流--无论是通过大道还是穿越时间回到宇宙大爆炸的起点。王冬龄选择我父亲的话语,以这种方式进行重新想象,深思熟虑地说明了这两个历史人物之间的美好联系。 我父亲与中国也颇有渊源,他自己的父亲、杰出的医学研究者弗兰克-霍金博士也是如此。在职业生涯中,弗兰克和斯蒂芬都数次走访中国。我父亲的一个学生回忆说,20世纪80年代父亲在北京做了一个讲座,听众非常多。为了能听到我父亲的演讲,听众们都不得不爬上窗台。后来,我父亲在微博上做了一次惊人的亮相:他的微博关注的人数在当时是最高的,甚至超过了汤姆·克鲁斯,这让他很高兴!当时微博上的一个用户询问他对道家大师庄子的哲学观点'庄周梦蝶'的看法,这问题引发了他的兴趣,他也对此做出了回答: '我们必须孜孜不倦探索关于存在的基本命题,只有这样也许才会知道蝴蝶(或宇宙)是真实存在。'... 更多 -
展览|亚洲协会得克萨斯中心“召唤记忆:超越中国传统的艺术”
冰逸, 马文, 刘丹, 陶艾民, 王天德, 徐冰, 郑重宾 2023年5月10日 召唤记忆:超越中国传统的艺术 2023年2月10日 - 2023年7月2日 策展人:苏珊·贝宁森(Susan L. Beningson )博士 亚洲协会得克萨斯中心,休斯顿,美国 “”召唤记忆:超越中国传统的艺术”展示了 30 多位当代华人艺术家的作品,他们以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方式重新诠释了传统。作品横跨绘画、雕塑和摄影多种媒介,由不同世代的知名和新兴艺术家创作,他们通过实验借鉴东西方艺术创作实践和材料, 突破了传统材料的界限并开发了独特的制造工艺。 作品侧重于实验水墨画、书法、解构语言、风景(真实和想象)、城市景观和天体图案。 风景借鉴了历史悠久的图像,但本次展览中的艺术家颠覆了它们的视觉语言和意义。 回应了我们当今对城市化、环境退化造成的景观碎片化、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等紧迫问题的关注。 最终,这些艺术家唤起过去的记忆,超越它的幽灵,打造新的艺术基础。 座谈会:“唤起记忆:超越中国传统的艺术” 2023 年... 更多 -
活动|张耀煌绘画行为艺术展演“流觞曲水”,德国柏林伊丽莎白文化中心
2023年4月28日 流觞曲水:张耀煌个人绘画行为艺术 地点:德国柏林圣伊丽莎白教堂(St. Elisabeth-Kirche, Invalidenstr. 3, 10115, Berlin, Germany) 日期:2023年4月29日(周六) 表演时间:18:00-19:00 新书签名:19:00-19:30 柏林画廊周期间,张耀煌工作室及伊丽莎白文化中心(Kultur Büro Elisabeth gGmbH)将隆重呈现台湾艺术家张耀煌的个人绘画行为艺术《流觞曲水》。此次时长为60分钟的一次性展演由韩国策展人、前白南准艺术中心总监朴东泉(Manu Park)策展,将在位于柏林Invalidenstrasse街上著名的圣伊丽莎白教堂举行。届时,大提琴家阿黛尔·比特(Adele Bitter)及钢琴家霍尔格·格罗肖普(Holger Groschopp)将为表演进行现场伴奏,演奏的钢琴曲则出自著名作曲家尹伊桑(Isang Yun,1917-1995)的作品。表演结束后,张耀煌将为其新出版的著作《张耀煌:当绘画成为行动》进行签名。该书由哈蒂·坎茨出版社(Hatje Cantz... 更多
-
展览|陶艾民澳洲首次个展“她的密码:陶艾民与女书”
2023年4月19日 她的密码:陶艾民与女书 策展人:Luise Guest博士 展览时间:2023年3月30日至5月4日 展览地点:5/16 Hickson Rd, Walsh Bay NSW 2000, Sydney 艺术家陶艾民在澳洲的首次个展'她的密码'于3月30日在悉尼朱雀画廊开幕。此次展览由著名当代艺术学者、白兔美术馆研究部负责人Luise Guest博士策展,展出了陶艾民包括《一指尖》、《女书·手记》及《秘扇》在内的三个不同系列的精彩作品。 其中,《一指间》和《女书·手记》系列都使用了搓衣板的水墨拓印作为媒介,暗喻女人的命运与水之间的融通之处。不同的是,《一指间》中呈现了微妙的色调渐变,不禁使人联想到宋代山水画中薄雾笼罩的山脉和瀑布。 而《秘扇》系列作品极富表现力,描绘了湖南江永女性在如今被认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的女书文字出生地的生活百态。 女书,是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系统, 于19世纪起源于中国湖南江永。这种秀丽娟细的文字像一颗颗救赎精神的稻草,倾泻着旧时女性悄然酣放的自我意识。陶艾民出生于湖南,曾三下江永,探寻女书的历史,拜访在世的几位女书传人。她以'女书'为灵感来源,以全新的艺术形式诠释这段几乎被历史忘却的奇特密语,让这段鲜为人知的女性历史与当代世界共鸣。 一直以来,陶艾民对中国女性的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她从偏远的地区收集了许多旧洗衣板,并将它们融入到艺术创造中。探访江永使陶艾民对女书燃起了兴趣,返回北京,她立即将女书和暗喻女性长期劳作的洗衣板结合起来,开始了一种她自己的独特的水墨语言。 '她的密码'中呈现了陶艾民结合搓衣板,水墨拓印和女书文字的系列作品。'女书是一种语言,搓衣板也是一种语言,'陶艾民说,'把这两者放在一起,就是用两种语言讲述女性的故事。'... 更多 -
展览|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王天德:小山”
2023年4月10日 王天德:小山 艺术总监:李小山 策展人:陈瑞 展览时间:2023年3月18日至4月16日 展览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4号展厅 当代艺术家王天德个展“小山”于3月18日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作为该馆开年的首个重要展览,“小山”经过近五年的筹备,为观者呈现了王天德多元化的水墨艺术作品,包括书法、绘画、拓印、影像装置等不同艺术元素和表现形式。 此次展览的艺术总监、南艺美术馆馆长李小山先生在为展览所作的《小序》中提到,“小山”的展出时间应该是2021年春季。之所以蹉跎两年,用官话解释,叫做不可抗力。好在岁月照常,转眼之间,一切皆抛到了身后。“小山”重启,也是适逢其时。按天德的说法,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他只做一件事,把作品做到满意为止。 当有人怨愤,有人躺平。对天德而言,没时间抱怨和躺平——停下步伐,意味着最大的失去。说到底,时间是最公平的,你怎么对待它,它就怎么回馈你。“小山”里的很多展品,是天德新近之作。从中可以证明,什么叫做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天德在水墨领域有一种特殊的存在感。他不大声嚷嚷,不做夸张举动,但是在众人心目中,他的分量沉甸甸地摆着,谁也忽视不得。他每个阶段的作品,如《水墨菜单》、《中国服装》、《数码系列》,都是独一无二的。 天德自信、自足,又平静、坦然。不像圈子里的很多人,本事不大,口气不小,老子天下第一。天德曾经说,别人有别人的好,我的好与众不同。这是一个好艺术家该有的基本态度。自吹自擂只能令人反感,自知和谦逊才是教养和美德的体现。 王天德在展览开幕致辞中表示,“这是疫情之后的第一个展览,希望大家能有我作品中蓝天一样的心情。当然,我也想感谢自己非常努力地把这个展览做完。各位在展厅看到的井都是我在苏州的郊外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去寻找的。我们人类逐水而居,就像我们今天聚集在美术馆的空间一样。” 更多信息请前往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 。 更多 -
展览|吴文化博物馆“四两千斤:梁绍基、杨诘苍双人展”
2023年3月28日 四两千斤:梁绍基、杨诘苍双人展 展览时间:2023.02.17-2023.06.11 展览地点:吴文化博物馆公共空间,二楼基本陈列厅 苏州吴文化博物馆现正举办“四两千斤:梁绍基、杨诘苍双人展”。该展是吴文化博物馆“再问”系列艺术展的首个展览,集合了梁绍基、杨诘苍两位重量级当代艺术家的30余件作品,包括水墨绘画、书法、多媒体影像、艺术装置等多种形式。两位艺术家于博物馆空间中以作品会友、展开对话。 展名《四两千斤》,源自两位艺术家的创作特色——他们各自以蚕丝与水墨这两种独具江南特色的传统载体作为创作媒介,讲述世界格局中的中国故事:四两银丝,春蚕收长丝,四两墨笔,墨水传遗迹。 他们通过四两巧劲,直击重若千钧的历史之核,以举重若轻的方式牵引出东方的宏大命题,用各自丰富的历史经验、全球化的创作视野以及极具前瞻性的艺术语言,对吴中的历史、中国文人传统及中国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作出了深刻的思辨。 杨诘苍选取了过去几十年间创作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用传统笔墨挑战了超乎人们想象的创作,他的作品始终保持了与现实性的关联,指向对普世问题的反思,将人之行动化为笔墨千姿。同时也侧照了馆藏的《吴湖帆字对》与《于右任手书字联》,对“诗书一体、同出心源”的中国传统笔墨艺术作出了现代回答,并以禅宗式的艺术实践,回应中国传统文人精神在全球化时代的价值。 《再问·吴地》这一巨幅十六屏书写性作品,是此次杨诘苍为吴文化博物馆在地创作的。艺术家在博物馆工作室二楼玻璃大厅,正对大运河上的千年古桥宝带桥 ,以浓重宿墨写书他所认知的江南先贤、吴地友人和博物馆参观者的名字。其书写风格是他的习惯手法,他称之为“暗书”。杨诘苍历来都以倒笔逆行进行书写,更不忌讳传统书法法规中的“败笔”“烂墨”,而是任由墨汁扩散、滴落,赋予画面以屋漏痕和金石味。作品从白到黑,再从黑到白,显现跨越时空的纪念碑性。 此次展出的《千层墨》系列作品,源于杨诘苍1989年为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大地魔术师”展览的现场创作。艺术家沉浸在不断重复和静态的状态中,以简洁的造型将一层又一层的墨汁反复涂抹其上,直至宣纸浸透、变形,使得墨汁几十百遍书染后的造型变得闪烁发亮为止。 宣纸和墨水相遇而起的褶皱,墨在反复涂抹的过程使画面达到一种类似雕琢的质感。杨诘苍还通过特定的装裱方法将画满浓重墨色的宣纸托裱在纱布上。这一创作过程将中国绘画解构成最基本的要素:纸、水、墨和行动。《千层墨》既不表现技巧也不突出个性和形象,它展现了一种超越于表现形式的沉思方式。杨诘苍的解释是:“千层墨”沿用宋画“三矾九染”画法,是我的水墨工笔画,将黑(墨)画到白(亮)。 《千遍书》是孕育了《千层墨》的早期作品。杨诘苍在宣纸上以各式淡墨、重墨、宿墨、焦墨一层又一层的书写文字在画面中创造出一个个闪亮的黑色表面,与画面的底色相互扩散、交融、发光。 2000年之后,杨诘苍放弃自己习惯的而且市场认可的"千层墨"画法,转而"重操旧业"画起了工笔画,他的工笔画看似具象而看着更是抽象的,其中体现作者有道家的修为。用杨诘苍的说法“无论千层墨黑还是绢本重彩,我用的都是宋人的‘三矾九染’道行。” 梁绍基怀着对历史和文物的尊重,突破了自己以往的表现语言,巧借吴文化博物馆现有展览序列,取“草鞋山”、“战国古琴”与“银槎杯”等代表性文物中的典型要素,创作全新的蚕丝生态装置,当观众步入“考古探吴中”的展厅,这是承载了千年历史的旅程起点,斗转星移,远古的文明与当下的当下在此碰撞。 吴文化博物馆收藏了一件战国古琴,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先秦时期琴乐宝物,然其上无弦。而古琴弦在古代主要以蚕丝制作,梁绍基迁想妙得,找了一块长长的槠木,让蚕虫在跌宕的树表抹上蚕迹,如流环绕雲山。于是古琴在无声之声中照应震响。 无论在材质取用或是创作始发上,两位艺术家都擅长以举重若轻的创作手法,讨论宏大的命题,将厚重的人文史、考古史与艺术史凝散为落于展厅四处的无字书中。而作品中特有的当代艺术思维和表达,又巧妙地勾连起文物所承载的历史与观众所感知的当下,与吴文化博物馆现有展览序列互为呼应,构成了和谐而丰富的复调。在当代艺术语言的关照下,延伸自过去而通往未来的吴地文明的车辙,就此徐徐为您展开。 更多信息请前往吴文化博物馆官网 。 更多
-
展览|和美术馆“肉食者不鄙 -- 李津 顺德行”
2023年1月4日 肉食者不鄙 -- 李津 顺德行 2022.12.31 -2023.03.31 和美术馆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新城怡兴路6号 2022年12月31日起,和美术馆呈现展览「肉食者不鄙 -- 李津 顺德行」,以逾五十幅李津的近期创作,与数十件馆藏吴昌硕、高剑父、齐白石等近现代艺术家创作形成观照。展览旨在于中国画的视阈中重新审视李津作品中食与肉的内涵,并结合其于顺德创作的约二十幅新作,展示艺术家与岭南文化的对话与交融。 李津擅画食与肉,自九十年代末以来,便持续以水墨技法描绘这一日常主题。多年来行山游水,李津到一地便画一地滋味,其作因而不仅可观,进而可闻、可品、可鉴,油色滋润,娇嫩欲滴。以其自己的话说,'一切质感、骨感和皮肤的细腻粗糙,与画人均是一样,要投射感受--哪个地方可以抚摸,哪个地方下口很嫩,我调动所有记忆,就把欲望呈现出来。' 在中国画的惯例中,李津对于欲望的不隐不避成为其革旧出新的不二法门。尽管他自述时常受益于近代以来的笔墨传统,例如黄宾虹之于绘画时间的态度,或是齐白石刻画日常物见与农俗活物之细致,但其笔下的肉与食,往往精气多于精神、畅想多于冥想、风情多于风雅,取前人笔墨之法却不取笔墨之意,无不显示出当代生活的无羁之态。 李津的作品中因此含了一股抗逆精神,再也没有雅俗秩序能在他的食与肉中被期许、被发现,只有纯粹的欲望持续揶揄高雅、理性与规训。这便是'家常主义',吃喝咀饮为之上,肉食者言说,肉食者不鄙。 更多信息请前往和美术馆官网 。 更多 -
纪录片|刘丹《黑白之间》上线播出
2022年12月3日 11月23号,艺术家刘丹的纪录片《黑白之间》正式在腾讯视频上线播出,该纪录片源自于故宫博物院展览“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的系列纪录片《因为书房》。 [以下内容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腾讯新闻出品”] 画家刘丹自称,他手的结构是为了毛笔而设计的。 毛笔握在手里,成了身体的延伸——手指的拿捏,手腕的抖动,手臂的控制,甚至气息的缓急,都终将在笔尖上凝聚。 他对体面、优雅、文明这些东西有近似于执念的追求,多次形容中国艺术家用毛笔的姿态是文明的体现,因为“工具的好坏不在于新旧,而在于它是延展你的能力还是限制你的能力。”他讨论“砸”和“磨”两个动作的差别,来论证文明的演进:旧石器时代,用砸,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突然知道了磨的力量——文明层次一下就飞跃了。 刘丹以水墨画闻名,尤其擅长画怪石。他说中国艺术家有一种历史感,有对历史意识的自觉性,比如,要让西方人知道,水墨画是值得骄傲的艺术语言,而不是简单的礼品画。 刘丹曾分析中国艺术中最精妙的状态,是陶渊明的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说很多画家都画错了,画成了采完菊花抱着它们看南山。只有石涛画对了,他画的是陶渊明沉浸在采菊的状态中,远处的南山作为知己呈现。“人和山水的关系,不是我来征服你、我来解读你、我来看见你,不是主客体的关系。两个都是主体。” 为《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刘丹与故宫人一起研究明末清初画家石涛的名作《搜尽奇峰图》。他说石涛是绝对的天才,这张画是非常典型的自由度饱和的状态。只有当自由状态达到充分饱和的情况下,艺术的美才能体现出来。 石涛在《搜尽奇峰图》的题跋里写道:“不立一法,是吾宗也,不舍一法,是吾旨也”,一反当时仿古之风,主张绘画创作应该向大自然索取灵感,而不是在故纸堆里寻章摘句。在画论《画语录》中,他也进一步强调“一画之法,乃自我立”,对此后中国画的发展影响极深。 同为艺术创作者,刘丹对这样的理念感触颇深:“艺术创作绝对不是在已知中做选择的。你要不断退回混沌,退回未知,一定是在未知中创造答案。” 这次展览,刘丹创作了两幅水墨作品:《造云玉山》与元代奇石——玉山草堂的造云石相对应。《冯翼惟相》则用全新的表达重构了中国传统山水画,让人觉得既熟悉又陌生,既真实又抽象。 他解释,画中的物质形体,不仅仅具有传达山石造型的特性,也能够将所有的形象转化为莫可名状的幻象,目的是以一种完全不具叙述特质的形式,为山水画领域,重建一种物象之外的新秩序。 创造性地继承,在未知中寻找新表达。刘丹形容,与古代大师对话,关键在于“对话”。明朝书画家董其昌画画时,就喜欢在旁边放一张古代大师的画,不是照着画,而是面对一张白纸,会跟前人的作品产生一次对话,继而有了某种灵感,产生新的作品。 这绝对不是在已有的框架内不断重复,而是一种以对话为前提的创作。对每个创作者来说,它都是重新发现自己的机会,通过不断地和历史上伟大的艺术家对话,把他们的精神,通过我们的生命延续下去,赋予新的表达。 “至于走得成走不成,要交给历史去判断。”刘丹说。 更多 -
展览|冰逸作品《混沌之眼》亮相费城艺术博物馆
2022年11月19日 合一:中国艺术中的自然与连结 2022.7.30 - 2023.10.29 费城艺术博物馆 此次展览展示了冰逸、费明杰、泰祥洲和王满晟四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通过运用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和材料,并从哲学、精神和物质的不同角度来审视人与自然的边界,共同探讨了“什么是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什么?”。 冰逸的大型水墨作品《混沌之眼》在明代 传统建筑厅室展出。 更多信息请前往:https://philamuseum.org/calendar/exhibition/oneness-nature-connectivity-in-chinese-art 更多
-
展览|刘丹、徐冰、徐累参加故宫博物院展览
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 2022年11月16日 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 2022.08.30-2022.11.30 午门,东雁翅楼,西雁翅楼 点击观看展览纪录片《因为书房 》 当今社会,文化繁荣,科技突进。尽管电脑和网络打开了广阔的空间,而元宇宙的横空出世,将人与虚拟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是,人们心中似乎仍有一个隐形的书房。 回望古代,书房是一种情致,一种观想,一种融入自然的心灵寄托和精神空间的起始。在这里,可以仰望星空,沟通天地造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启迪智慧灵感,赓续传统文脉。无论是在书斋之中,还是居庙堂之上,或者处山水之间,不仅写书着文人的情怀胸襟,也聚合着文人之间的千古唱和。 凝视当下,当代艺术家如何致敬经典,化古润今,继往开来,书房则成为沟通古今的桥梁。前有古人,后有来者。当代艺术作品与古代文物在此将进行一场宏大而深远的对话,从有形书房的空间陈设,到无形书房的精神阐释,我们希望本次展览能激荡心灵,启发思想,涵养新时代的家国天下情怀。 更多信息请前往:https://gugongzhanlan.dpm.org.cn/exhibitShare/+154 更多 -
展览|巴黎吉美博物馆“白纸:杨诘苍个展”
2022年11月15日 白纸:杨诘苍个展 2022年7月6日-10月24日 巴黎吉美博物馆 杨诘苍以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通而闻名,并通过绘画、平面艺术、装置、录像、表演和雕塑多种媒介进行创作。他的艺术沉浸在中国传统书法、美学和思想之中,且融入当代语境。 在四楼的圆形大厅里,《十一日谈》(2011)是一幅18米长、装裱在画布上的绢上水墨画 ,与其相伴随的是11个瓷花瓶,这一套瓷花瓶 是艺术家与塞夫尔国家陶瓷制造局合作四年的创作成果。杨诘苍的《十一日谈》运用了唐代道教、佛教的壁画的技巧,描绘了他想象中的天堂。这个天堂是根据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作家乔万尼·薄伽丘的小说《十日谈》(1348-1353) 创作的。杨诘苍在这件作品中描绘了野生动物和裸体的人类跨越物种的情爱。无论表现的是交媾、拥抱或只是旁观,很显然,杨诘苍想象中的性爱天堂不受任何限制,毫无权威和暴力。 更多信息,请前往: https://www.guimet.fr/event/carte-blanche-a-yang-jiechang-2/ https://jeannebucherjaeger.com/carte-blanche-a-yang-jiechang/ 更多 -
展览|李华生参加台北市立美术馆展览“在夹缝中行走”
2022年11月15日 在夹缝中行走 2022.09.08-2023.01.08 台北市立美术馆 行走的'行'除了步行,更有行事、行动的意义。人们藉着行走/行事/行动交织出城市与历史文化的复杂纹理。我们常说'走入/走出历史'、'走入/走出梦中',行走涉及真实、虚幻与梦境;我们也常说'找路'或'寻道',将日常的行走比喻为生活或人生目标的追寻。当人类(文明)遭受重击,'行走'便成为行动的起式与疗愈的行为。'夹缝'指涉的亦不只是步行的空间经验,而也提示出人们总是行走于事物'之间',暗示在事物'之间'的行动总是需要对策。本展览以'在夹缝中行走'作为当代生存境况的隐喻,邀集1960年代以降、横跨数个世代台湾与国际艺术家的创作与文物展开对话。藉由北美馆二楼隐约指涉路径的两座十字形长廊,本展览结合多元媒材的艺术作品,并加入研究的观点,试图将观看与阅读的经验融合成一次'在夹缝中行走'的体验。 行走产生路径,或是'捷径'、或是'绕道';行走的路径或许是起于'跟踪'与'跟随'别人的脚步。人有时列队行走,有时来回行走,有时更挑战棘行(例如我们称冒险的事为'走钢索')。各式各样行走的路径所形成的线,彼此或是平行、或是交集,或是编织成面,进而形成'网络'。'在夹缝中行走'所形成的'线'与'网络',也将是本展览连结艺术与日常生活、作者与观者、作品与空间的方式,让展览的观看与阅读联通成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寓意宇宙与事物生灭消长的轮回。 更多信息,请前往:https://www.tfam.museum/Exhibition/Exhibition_Special.aspx?id=714&ddlLang=zh-tw 更多
-
展览|秋麦 (Michael Cherney)“元·界——秋麦&刘立宏摄影艺术作品双个展”
2022年11月15日 元 ·界 —— 秋麦 & 刘立宏摄影艺术作品双个展 展览时间: 2022年 10 月 25 日至 11 月 30 日 10:00-19:00(周一休展) 展出地点:奉天工场 策展人:张英超... 更多 -
展览|郑重宾最新装置作品亮相香港艺术馆
为香港艺术馆 60 周年创作场域特定的装置作品《万年景》 2022年11月15日 2022.10.07 – 2023.04.12 香港艺术馆四楼 大堂 《万年景》为庆祝香港艺术馆 60 周年的其中一个重点项目。艺术馆邀请了国际知名艺术家郑重宾为艺术馆创作场域特定的装置作品《万年景》。作品以艺术馆崭新的空间视点及香港景观为灵感,利用光线渗透、多媒体影像和混合媒介将馆内空间与维港景致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重迭连接,并与艺术馆内的展品互相和应,展开跨越时空、媒介及地域的对话,层层递进的视野、感知与体验。 “透过行程自然山景与城市景观的对比,我希望这件作品可以揭示时间的多重维度。 ” ——郑重宾 时间与多重维度 《万年景》的创作理念是透过自然山景和城市风景的对比,揭示时间的多重维度 ——展示山势由自然而来的景观,对比遍布高楼大厦的城市景观已经当下时间的风景。中国人称风景为 “山水 ”,乃至风景里有山有水。这个装置中,山、水、建筑出现在不同的时间尺度,虽然相距甚远,但在感官上有强烈的联系。当中的对比触发观者思考对于时间、风景和文明的解读与想象。 郑重宾通过其作品把地理时间和当下所见的两个非线性景观,接连香港艺术馆馆内四层公共空间与窗外的世界,激发了视觉互动的感知空间。题目的 “万 ”有很多或无尽之意,指的就是浩瀚无垠的时间长河。... 更多 -
艺术家展讯|陶艾民参展“出走!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女性身份”,挪威利勒哈默尔艺术博物馆
2022年10月30日 '出走!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女性身份' 2022年5月13日- 10月16日 挪威利勒哈默尔艺术博物馆 艺术家陶艾民的大型搓衣板装置作品《女人河二》参展'出走!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女性身份',于挪威利勒哈默尔艺术博物馆(Lillehammer Kunstmuseum)展出。此次展览展出了 26 位生于 1960 年至 1994 年间的中国艺术家的 100 余件作品,展现了当代中国女性艺术的广阔领域。 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中国经济开始繁荣以来,中国当代艺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国际角色。尽管中国当代艺术在西方举办了许多大型展览,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专门针对女性艺术家的展览。此次'出走!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女性身份'则试图抵消这种不平衡。展览涵盖了行为、影像、摄影、雕塑、水墨、油画等多种形式,呈现出丰富的主题、方法和视角。展览中的艺术家记录、调查和挑战期望,他们从女性的角度定义悖论和梦想。 1974年出生的艺术家陶艾民为此次展览专门创作的装置作品《女人河二》,收集了被中国女性使用过的,陈旧斑驳、在水中浸泡多年的搓衣板,用渔线串联,组成四排缓缓起伏的波纹造型,在灯光的照射下,犹如一条波光粼粼的河流倾泻而下。搓衣板见证了女性的日常劳作,用反复搓洗所留下的斑驳印记记录了她们为家庭的默默付出,如证据般留存下了她们的生命痕迹。... 更多
-
张耀煌:赞美生命的乐章
大型绘画艺术表演 2022年5月21日 台湾艺术家张耀煌(1948年⽣)将中国传统水墨与西方艺术的表现形式相结合,以其独有的方式创作出融会东西的艺术作品。在巨幅宣纸或画布上挥动几乎等身的超大毛笔,以粗犷、多样的潇洒笔触为其绘画行为艺术作品注入饱满的能量。基于中国文人传统和禅画思想,张耀煌将绘画作为一种连接身与心的活动。他的整个身体像“轴”一般,在这些极具表现力的绘画中发挥着的重要功能,而对力量的精准把控则源自他多年的书法和武术修习。这两种训练为他的身体赋予了运动记忆和内在力量,使他创作出了这些富有表现力的画作。 张耀煌曾参加诸多备受推崇的艺术项⽬,包括纽约Performa 19(2019)、佛罗伦萨Palazzo Strozzi(2019)、伦敦Outset艺术家驻留(2019)、巴勒莫Manifesta 12(2018)、罗⻢MACRO当代艺术博物馆(2016)和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2015年)官⽅平⾏展等。他作为⾏为艺术家,在国际上⼴为⼈知。 为探索其独特的艺术实践,墨斋与张耀煌工作室一同于3月17日在国⽴台北艺术⼤学新近落成的科技艺术馆中举办了“当绘画成为⾏动”这⼀理念⾥程碑式的表演《赞美⽣命的乐章》,作为2022年台北当代教育与贵宾计划项目。 在一小时内的表演中,张耀煌将绘画重置为表演与书写,向表演与视觉艺术,视觉与语⾔意义之间的既定区分提出挑战。艺术家在小提琴家林珍莹及钢琴家于凡的协奏曲中挥动着画笔,仿佛在横跨剧院空间长20米宽10米的巨型画布上起舞。现场,观者既可以通过屏幕的投放俯瞰艺术家的创作,又能近距离地观察其绘画与书写的过程。 安东尼·格姆雷爵士(Sir Antony Gormley, OBE)曾评论道: “光是想像这些画笔牵动手指、手、手腕、手臂、躯干、脊椎、臀部、大腿、膝盖、小腿,以及脚的每一部位所展现的舞蹈,就令人赞叹——它们有如不同尺度的心电图探针,得以捕捉到能量最轻盈的悸动,感官最细微的荡漾。身体由此获得了伸展,且稳稳地踏在地面,能够传送和接收‘寓居于世’(being-in-the-world)的一切所能——不论是有意识的,或凭直觉的。” 更多 -
展览|冰逸、刘丹参加费尔菲尔德大学美术馆群展“墨/石”
2022年4月9日 墨 /石 2022 年 1 月 21 日至 3 月 5 日 线上展厅持续开放 费尔菲尔德大学美术馆 沃尔什展厅 在海外学者和大学对当代水墨艺术的学术兴趣日益浓厚之际,展览 “墨/ 石”集中呈现了 20... 更多 -
活动|苏煌盛“移步换形”观看体验工作坊
2022年4月6日 “移步换形” 观看体验工作坊 2022年 4月 16日 14:00 – 17:00 台北市立美术馆儿艺中心大工作坊 对象: 16岁以上成人 2022年 4月 1 6日,墨斋代理艺术家苏煌盛 将于台北市立美术馆举办“移步换形 ” 观看体验工作坊 。“移步换形 ”是指在描写或记录景物的时候,透过移动脚步,把观察点和... 更多
-
苏煌盛获“中国信托当代绘画奖”
2022年3月23日 艺术家苏煌盛于2022年2月获得“中国信托当代绘画奖 ”。该奖项成立的宗旨在于提携具新意、中青代以降的艺术家,每两年举办一次,以较长的时间来等待、耕耘多元且具差异性的当代绘画创作。2021年首届,共达790件作品竞逐,展现台湾创作者对此一奖项的期待。评审团审慎选出20件具独到观点、能反映时代意义的创作,让作品进驻关渡美术馆展出,除大众推广外,希冀与校园学子及专业者有更多的对话与交流。此外,获奖作品亦将成为中国信托文教基金会的典藏。 展期:2022/2/25-2022/5/22 地点:台北艺术大学关渡美术馆 更多 -
魏立刚新书出版发布
2022年3月23日 2022年3月5日(星期六),艺术家魏立刚参与由知美术馆于北京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座谈会,并见证新书《魏立刚:中国当代艺术的非典型案例——从汉字出发,书法何以万物》的正式发布。 《魏立刚:中国当代艺术的非典型案例——从汉字出发,书法何以万物》是知美术馆推出的艺术家个案研究学术图文经典,其中收录了知美术馆2019年“魏立刚:万物”展呈现的58件作品,涵盖艺术家跨越30多年的创作历程,并汇聚了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白谦慎、法国巴黎赛努奇亚洲艺术博物馆策展人马伊尔·贝勒克(Mael Bellec)、知美术馆学术顾问柴中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迈涯(Maya Kóvskaya)撰写的中英双语学术文章。 更多 -
展览|冰逸:众神之地(纽约)
2022 年纽约亚洲艺术周期间由墨斋在 Joan B Mirviss 画廊赞助举办的展览。 2022年3月11日 2022 年 3 月 14 日至 26 日 Joan B Mirviss LTD 39 E 78th St Suite 401 New York,... 更多
-
墨斋参加上海西岸艺博会
郑光熙,李仁,李华生,王冬龄,王天德 2021年11月6日 展位 A212 2021年11月11日-14日 地址: 西岸艺术中心A馆 墨斋将与李华生艺术基金会合作,呈现李华生 开创性的网格和线条画作 。其中,艺术家将 水墨重塑为一种冥想 式的自我修养 以及解放和 转化自我的实践。所有销售收益将资助基金会的慈善使命, 持续支持水墨作为当代艺术创作的媒介和语言。 作为浙江美术馆大型回顾展 “从 头开始:王冬龄书法 60年 ”的对象,王冬龄 探索水 墨在包括书法、摄影、行为艺术和新数字媒体在内一系列媒体中的表现。... 更多 -
展览|“从头开始——王冬龄书法艺术60年”浙江美术馆
2021年10月29日 从头开始——王冬龄书法艺术60年 2021年10月16日 - 2021年11月14日 浙江美术馆 此次展览集中呈现了王冬龄60年来的书法艺术探索,从传统书法的不同书体创作,到乱书、巨书、银盐书法、竹书、VR书法等不同形式,展览作品时间跨度之长,风格面相之广,学理研究之深,媒介实验之新,既创王冬龄个人展览历程之最,又开中国书法展览之先。 现场王冬龄在3米见方的纸上进行书写,并用动态影像捕捉技术呈现在大屏上。完成书写后,王冬龄表示,由于太激动,将原本计划书写的“返本开新”四个字,写成了展览的题目“从头开始”,“‘返本开新’实际上是从头开始开始的一个前身,而我应该从头开始,更加地努力,提升本身的素养,提升书法艺术的水平,用实际行动来感谢报答一直支持我的领导朋友和诸位同仁”。 通过“幕天席地”“书学之路”“书斋雪洞”“幻境书林”“宇宙逍遥”若干章节并置与串联,“从头开始——王冬龄书法艺术60年”大展汇总式呈现了王冬龄从艺60年来的书法探索之旅。 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https://www.zjam.org.cn/Site/news/2021/002/001636.shtml 更多 -
12小时互动绘画|Same Line Twice:熊辉&韦邦雨
2021年10月22日 墨斋很高兴宣布艺术家熊辉和韦邦雨将参加SOUTH SOUTH平台首届策展项目“I draw, therefore I think” 相关的12小时互动绘画活动,该展览由策展人Jitish Kallat所策划。 12小时互动绘画 10月23日晚上9-10点 如欲参加活动,请提前回答链接 中的问题,这将确保你在活动中的正向参与。 请点击此 链接 进行报名。 活动将分为三个部分:书写,物体,绘画。 第一部分 书写 对应报名中提出的三个问题,你将写下对故乡、信任,以及背叛这几个概念的想法。 这三个概念的灵感取自中国最古老的诗集《诗经》中的三首诗,合称为《扬之水》。其中每首诗都以流水的景象为开端,进而抒发主人公的情感和愁绪:守卫边境的思乡士兵,危急关头经受信任考验的两兄弟,以及在强大邻国面前出卖弱国的贵族。由此提取的三个元素,故乡、信任,和背叛,就像原子、基因,和水一样,是自古以来构成人类社会根基的长久脉络。通过与其他参与者的交流和分享,你将在项目中进一步探索我们继承自先祖的身份以及重担。... 更多
-
展览预告|博乐德艺术中心开幕式之国际艺术画廊空间开幕展(10月23日开幕)
2021年10月20日 2021年10月23日—2022年1月23日 (周一闭馆,节假日正常开放) 公众日开放时间:10: 00-18: 00 博乐德艺术中心国际画廊艺术空间 北京市顺义区金航东路3号院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北京) 墨斋将探索水墨作为当代艺术创作的一种国际语言。为应对瞬息万变的当代语境,艺术家们探索如何转变历史中的艺术实践——尤其是纸本或绢本书画——以传达独特的含义。他们将纸本水墨视为一种更具精神和哲学意义的载体而向其转变,这便超脱了各自所处的社会政治背景。参展艺术家包括后民主运动的韩国艺术家李仁和郑光熙,生活和工作于法国的后文革中国画家杨诘苍,以及在美国生活与工作的郑重宾。 Lee In 李仁 (1971年生于韩国) 李仁与自然中的物质,尤其是石头,有着转化性的相遇与碰撞。他对石头的痴迷源于他的父亲,一位石头收藏家,而艺术家的作品也或多或少都体现出石头的元素。他通过黑色墨迹的叠加,在白色的背景之上描绘出单一的石头,这个过程和由此产生的图像便反应出了时间以及血脉延续的存在。墨便像石,被研磨成粉末(泥土),而石头与父亲和先祖相连。艺术家认为石头是家的基础和支撑,保护土地免受海洋影响。在用黑色水墨叠加或渲染石头时,艺术家认为这是一种看待一切事物的方式(sam-ra-man-sang),循诱平静并作为存在的表达。 在李仁近期的系列作品“黑,某物”中,他进一步探索了吸收光线的墨色的不同密度,即各种“隐藏”、“压缩”,也可“显露”的色调。李仁的技法受到了明末清初画家石涛在《画语录》中提出的“一画论”的影响。“一画论”强调笔画本身所具有的完整性。而艺术家将系列命名为“黑,某物”时则参考了滚石乐队的《Paint it Black》(1966)。这首歌表达了将一切涂黑,映射一个人心底的黑暗。 李仁的作品曾被韩国国立现代美术馆、锦湖现代美术馆、浦项科技大学、艺术银行、外交通商部、童永市、天堂文化基金会 、OCI现代艺术博物馆、京畿现代艺术博物馆、济州现代艺术博物馆、东国大学,和开州文学馆所收藏。 Yang Jiechang... 更多 -
简讯 | 苏富比副主席加入墨斋画廊团队
2018年11月30日 墨斋画廊很荣幸的宣布,龙美仙女士(Mee-Seen Loong)将出任专注于当代水墨艺术的北京墨斋画廊总监一职,并主要负责大客户销售、机构合作和艺术家接洽方面的工作。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龙美仙女士曾在苏富比担任副主席并一直积极推动着中国当代水墨艺术的发展,是深刻洞悉当代水墨市场起源和发展的资深人士。在墨斋这家被广泛誉为中国当代水墨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画廊,龙女士将带来自己在水墨领域独有的丰富经验和人脉,将成为继创始人余国梁(Craig Yee)、雷澄泉(Chris Reynolds)、艺术总监林似竹博士(Britta Erickson)之后的第四位墨斋领军人物。 当代水墨艺术:国内的繁荣和世界的瞩目 龙女士的加入源于她对当代中国水墨艺术长期的兴趣。水墨艺术包括书法、绘画以及形式多样的版画。在过去两千年间,水墨一直是中国和东亚文学艺术、道德修养和审美语境下的主要载体和语言,而当代水墨领域则探索了这一重要的文化实践,研究如何实现其当下的转化,从而被世界了解和接受。 在国内,当代水墨艺术拍卖较之过去十年,规模已经扩大六倍。在去年的中国范围内,博物馆策划的群展和个展是五年前的三倍之多。艺博会也持续将水墨艺术纳入当代艺术旗下,专注这一领域的艺博会也不断涌现。今年初,首届“艺术西湖•国际水墨艺术博览会”于2018年5月在杭州举行,吸引了80多家画廊参展。 在国外,当代水墨也被博物馆和画廊广泛关注。水墨艺术完全符合国外当前的两大趋势:策展方面对于“转变”和“非西方式”的现代性聚焦,以及大都会博物馆、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维多利亚和艾伯特博物馆在内的权威艺术机构,对地区性的当代艺术题材逐渐兴盛的探索。一些国际画廊和博物馆也在策划当代水墨艺术项目。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在2018年3月,宣布了杰勒德和朵拉•格尼夫妇(Gérard and Dora Cognié)捐赠的400多件以中国当代水墨艺术为主的藏品,将成为博物馆内当代中国艺术收藏的核心。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馆长迈克·加文(Michael Govan)坦言:“这批捐赠具有转折性的意义。如今,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成为了这一领域的领跑者。”在过去的几年里,中国当代水墨艺术也成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英博物馆、斯坦福大学坎托艺术中心、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香港M+博物馆、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美术馆、布里斯班昆士兰艺术博物馆、纽约亚洲协会主要的展览主题。知名的国际当代画廊如高古轩、马乐伯、保罗•卡斯明和肖恩•凯利都纷纷将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纳入其展览项目。此外,获得国际上认可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徐冰和曾梵志,也正持续不断地将水墨融入自身的艺术实践 龙美仙女士 在加入墨斋之前,龙美仙女士在苏富比任职40余年。自90年代和2001年起,她在香港和纽约苏富比担任总监。近期,她建立了苏富比中国当代水墨艺术部,出任副主席,成功组织了多场中国当代水墨展览和定期的拍卖会。香港颇具影响力的藏家庞俊怡(David Pong)评价到: “美仙多年来成功致力于当代水墨艺术的发展,而墨斋是她不断追求这一热情的理想平台。” 作为研究中国艺术的专家,龙女士曾参与策划了许多重要的中国艺术品拍卖会,包括来自美国纽约戴氏基金、T.Y.Chao I &... 更多 -
展览 | 郑重宾:非对称的浮现(纽约)
2017年9月16日 2017年9月19日至10月8日 纽约圣德拉姆泰戈尔画廊 SUNDARAM TAGORE GALLERY | 1100 Madison Avenue (82/83rd) 墨斋画廊诚邀您莅临纽约圣德拉姆泰戈尔画廊参加郑重宾作品闪现展,在其入选2016-2017上海双年展 (Raqs媒体小组担任策展人) 核心艺术家名单,并以2017年香港巴塞尔中的个展收获诸多好评后,这一次将带来郑重宾抽象地景系列中的新作。受到美国大地艺术家罗伯特·史密森 (Robert Smithson) 和其写作的影响,郑重宾的作品用具有标引符号性的抽象概念,在人类能够感知的物理和时间的尺度内,具现化而非形象化熵的动力学性质和由地质作用而生成的几何碎形。与本展览所在画廊近在咫尺的大都会博物馆届时也将在其中国绘画区域展出一件最新收藏的郑重宾作品。 更多
-
展览|当下中国:新文人艺术(亚洲艺术周,纽约)
2017年3月1日 北京墨斋很荣幸宣布在美国的首次群展《当下中国:新文人艺术》将在纽约亚洲艺术周(3月9日-18日,ART100纽约,第25街555号)期间开幕。此次展览推出冰逸、李华生、李津、杨诘苍与郑重宾等最有影响力的中国艺术家的精品佳作。他们将中国传统文人的哲学思想带入全球艺术实践的领域。这套哲学认为人类是无穷变化的宇宙的缩影,并注重通过艺术陶养人的心灵。 同时,大家也将欣赏到由纽约ART100画廊推出的王璜生和李纲作品。 更多 -
展览|李华生重要作品于洛杉矶郡立博物馆展出
2017年1月19日 李华生的大型线格作品《0669》(2006)被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借展。该作品由四联屏组成,其中三屏和郑重宾作品《动荡》(2013)一起在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的中国展厅展出。《0669》曾在大都会博物馆“ 水墨艺术:当代中国艺术的今夕与共”展、墨斋画廊“李华生:过程·心神·山水”展,以及2016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墨斋展位中展出。 《0669》(右),《动荡》(左)空间图,洛杉矶郡艺术博物馆,图片来源:Stephen Little(洛杉矶郡立博物馆Florence and Harry Sloan 中国艺术策展人、中国及韩国艺术部主管) 《0669》空间图,2016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摄影:杨浚承 《0669》(左),《1533》(右)空间图,2016香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摄影:杨浚承 更多 -
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何不再问?”: 郑重宾
2017年1月17日 墨斋独家代理艺术家郑重宾在2016年上海双年展“何不再问?”中,展出他广受赞誉的光与空间装置作品《层层天墙》最新版。郑重宾已被双年展策展方Raqs媒体小组确定为十一位重点推荐艺术家之一。 更多
-
展览|山水社会——民间传记(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
2016年11月16日 冰逸的绢本长卷《囙:千里江山》(2011-2015)正在参与由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及上海喜玛拉雅文化艺术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山水社会——测绘未来” “山水社会——民间传记”。 其中“山水社会——测绘未来” 曾作为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官方平行展项目之一亮相威尼斯,以“山水”的意境、对于城市化的反思,对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呼应该届威双“全世界的未来”之主题。 新增板块“山水社会——民间传记”则从乡村重建的艺术实践,“山水意境”的创意改造,重构未来“乌托邦”等多方面,展现当下对于“山水”精神的当代实践。 创作历时四年半的《囙:千里江山》记录了冰逸在汶川地震和洪水灾区的亲身经历。她借助当地的地形环境,以丝绢上营造出的精致水墨渲染效果,反衬灾难的恐怖、大自然重踞人世的魄力和惊人的生命力。在这个无形浑沌的背景之上,她运用宋代宫廷绘画系统中精细而完美的笔墨语言,勾勒出一个劫后重生的世界。 更多信息,请前往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官网http://www.himalayasmuseum.org/zhanlan_xx.aspx?id=656 。 更多 -
艺博会|2016年11月墨斋上海活动
2016年11月3日 墨斋很高兴地宣布将在2016年11月举办的上海西岸艺术设计博览会、Art021上海艺博会与上海双年展中,向大家呈献国际著名艺术家李津、马文、王冬龄和郑重宾的最新作品。 更多 -
展览|王冬龄个展将于北京太庙艺术馆举行
2016年10月29日 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书法家协会、杭州市文联、银座美术馆和《诗书画》杂志联合主办的“第三届《诗书画》年度展——道象•王冬龄书法艺术”,将于2016年11月6日在北京太庙艺术馆开幕,展览将一直持续至11月14日。该展由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和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联合策划。墨斋总监林似竹博士为该展的学术顾问之一。 “道象”将展示王冬龄在巨幅透明亚克力板上书写的突破性“乱书”作品,并融合太庙的古代建筑和空间。开幕礼将于11月6日下午2时开始,届时艺术家将进行一场现场书法表演。 王冬龄(1945年生于江苏)集杰出的传统书法家和先锋实验艺术家于一身,在传统和当代艺术领域中不懈探索并拓展出新的境界。他也是唯一一个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过三次个展的艺术家。在六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始终在尺幅、表演性、材料性等多方面摸索实践,探讨中国书法的当代定义。 “道象”展中,王冬龄将在巨幅透明亚克力板上书写他最具代表性的字体——“乱书”字体。“乱书”是王冬龄晚年的独创,也是他书法生涯的新高峰。“乱书”不顾及文字的辨识性,将书法带入太初的浑沌之境。任何人,无论是否有书法基础,都能在作为整体图像的乱书中获得全新的视觉体验。 墨斋画廊王冬龄个展《乱书》将持续至2016年11月20日,深度探讨乱书作品的艺术意义。更多消息:http://www.inkstudio.com.cn/zh/exhibitions/22/overview/ 更多
-
展览|郑重宾影像作品将亮相橙县美术馆
2016年8月4日 2016年8月6日-12月4日,郑重宾个展《太平洋计划:郑重宾》( The Pacific Project: Zheng Chongbin) 将亮相美国加州橙县美术馆(Orange County Museum of Art)。郑重宾最新的影像作品《枝是天上根》(2016)将与其它四幅水墨作品,及环境影像装置《运行中的异化之境》(2015)的视频版一同展出。后者去年曾在威尼斯欧洲文化中心和墨斋个展“层层天墙”亮相。 《枝是天上根》受郑重宾北加州居所附近森林的树桩所启发,“探索我们如何透过时间、空间和平面,来认识世界及其流变”。作品标题出自泰戈尔的诗句。 2016年8月7日,艺术家还将参与橙县美术馆举办的讲座。 更多消息:https://www.ocma.net/exhibition/pacific-project-zheng-chongbin 更多 -
今日美术馆何云昌个展《啊昌》
2016年7月9日 今日美术馆何云昌个展《啊昌》与7月8日开幕,全面展现何云昌90年代至今的作品文献,并推出其最新行为走作品。 更多消息: http://todayartmuseum.com/cnexhdetails.aspx?type=upcomingexh&id=661 更多 -
展览|新西兰大学王冬龄个展
2016年7月5日 新西兰奥克兰噶斯菲舍尔美术馆将举行王冬龄个人作品展,全面展示其传统书法、乱书、银盐书法、摄影作品等。噶斯菲舍尔美术馆是新西兰最佳的公共美术馆之一,王冬龄是首位亮相该馆的华人艺术家。 2016年7月8日至8月6日 噶斯菲舍尔美术馆(Gus Fisher Gallery) Kenneth Myers Centre, 74 Shortland St, Auckland, New Zealand 更多消息: Gus Fisher Gallery 更多
-
展览|郑重宾个展"移景",苏富比S|2画廊
2016年4月21日 墨斋与苏富比S | 2私人画廊将联合举办郑重宾新作个展'移景',展览于2016年4月21日开幕。 如果您希望参加开幕活动,请直接电邮至 RSVPHK@sothebys.com 或致电 +852 2822 5520 预约。 更多信息,请前往专访:《郑重宾专访:艺情”移景“》 或展览图录:《郑重宾:移景》 更多 -
墨斋获选香港巴塞尔二十佳展位
2016年3月25日 墨斋于2016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的李华生个展获得艺评家、观众及媒体的广泛认可,更被重要国际艺术平台Artsy选为本届“20最佳展位”之一,详见下文:Alexander Forbes and Frances Arnold, 'The 20 Best Booths at Art Basel in Hong Kong ,' (March 22, 2016). 艺术平台Blouin... 更多 -
艺博会|李华生在香港巴塞尔
2016年2月15日 在2016年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中,墨斋画廊将呈现艺术家李华生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新作。此次展览将集中展现李华生的线格作品,其中包括曾在2013年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水墨艺术:当代中国艺术的今夕与共”中展出的巨幅四连屏作品《0669》(每屏362 x 143 cm) ,以及三幅最新的双层线格作品——半透明的表层宣纸可以隐约透出底层内容。这三幅作品置于展厅内一个幽隐的空间中,这个空间犹如一间“禅室”,可供人默观。 对李华生而言,他那极具克制力的线格和恣纵的山水、书法常互相映照。李华生没有停止对后者的探索,而使其更加抽象、极简而别具面貌。展厅主空间中展示了李华生的抽象山水,包括其著名的“一笔画”和或可称为“墨雾山水”的作品。 “墨雾山水”系列从未展出过的,它表现的并不是格子,而是墨点密聚而成的网,远观仿如地势起伏、雾气缭绕。它是作者完全摆脱用笔,呈现墨和纸物质属性的尝试,也可说是一种“山水”以抽象形式的回归。从“一笔画”和“墨雾山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有意与无意、形象与想像之间微妙关联的悉心探求。 李华生|墨斋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展 展位3D31 2016年3月24日-26日 香港湾仔港湾道1号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https://www.artbasel.com/hong-kong?blLocaleCode=zh_CN 更多
-
艺博会|郑重宾在军械库展览会
2016年2月15日 2016年3月,墨斋画廊将携郑重宾作品亮相纽约军械库展览会。郑重宾的参展作品包括他新的绘画作品,另外还有环境影像装置作品《运行中的异化之景》(2015)的全新版本,这件作品曾在北京墨斋画廊和威尼斯欧洲文化中心展出,并广受好评。郑重宾的作品近来受到许多国际重要收藏机构的关注和收藏,如戴姆勒艺术收藏、洛杉矶艺术博物馆、香港M+美术馆。在今年的军械库展览会上,作为唯一一家立足中国本土的画廊机构,墨斋将给大家带来精彩的呈现。 郑重宾(1961年出生于上海),三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于系统化地探索中国传统水墨和西方抽象艺术背后的基本要素,通过呈现墨、丙烯和宣纸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他称其为媒介的吸收和附着——展现了物质、现象和观念之间共通的结构。 墨斋画廊军械库展览,2016 527展位,Pier 94 2016年3月3-6日,正午-下午7点 VIP预展:2016年3月2日 http://www.thearmoryshow.com/ 参加VIP预展,请于2016年2月25日前联系徐徐(xu.xu@inkstudio.com.cn) 更多 -
活动|上海震旦博物馆郑重宾讲座
2016年1月15日 2016年1月16日(周六),郑重宾将于上海震旦博物馆进行一场艺术家讲座,讲座题目为“材料作为一种动能”。 水墨艺术的当代性表现,不断吸引艺术家投身其中,旅美艺术家郑重宾将从自身的创作发展出发,探讨水墨艺术如何以多元的媒介表现光与空间的含义。尤其是墨的语言介入,墨的自主性、转化性所形成的实体,并以此作为焦点主题。 多年来郑重宾用作品传递了生动的物态世界,表现人们对此的感知和有形体验。从而探索艺术作为一种语言体,其中包括媒介物转化成语言的过程,也发展出多样面貌的装置及影像创作。其中影像作品更强调对于现象学的经验,进而促成了来自观众的自发感应。而不断生成的形态转化,不间断的回馈于影像作品中。过程中艺术作为一个能动体,进而开展它另一层次的真实涵意。 日期和时间:2016.1.16(周六), 14:00-16:00 讲座:“材料作为一种动能” 讲者:郑重宾 地点:震旦博物馆一楼多功能厅(上海市浦东新区富城路99号) 语言:中文 免费:请透过此链接 预约 更多 -
展览|消耗殆尽(伊斯坦布尔现代美术馆)
2015年12月29日 冰逸的绢本长卷《囙:千里江山》(2011-2015)将参与伊斯坦布尔现代美术馆群展“消耗殆尽”(Till It's Gone)。该展将于2016年1月13日开幕,集合2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透过多种媒介形式的作品探讨可持续发展及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诸多命题。 创作历时四年半的《囙:千里江山》记录了冰逸在汶川地震和洪水灾区的亲身经历。她借助当地的地形环境,以丝绢上营造出的精致水墨渲染效果,反衬灾难的恐怖、大自然重踞人世的魄力和惊人的生命力。在这个无形浑沌的背景之上,她运用宋代宫廷绘画系统中精细而完美的笔墨语言,勾勒出一个劫后重生的世界。 更多信息,请参阅伊斯坦布尔现代美术馆网页:http://www.istanbulmodern.org/en/exhibitions/upcoming-exhibitions/till-its-gone_1743.html 更多
-
艺博会|何云昌、陶爱民、杨诘苍在Art021
2015年11月19日 在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 墨斋将呈现何云昌、陶艾民和杨诘苍三位艺术家极具实验性的作品。他们均深切致力于探索水墨作为文化传统和艺术媒介的可能性,并以颠覆性的方式将其重新定义。 在作品《卧游——从福冈美术馆到富士山》中,行为艺术家何云昌(1967年生)埋在999块石头中,将自己想象的旅行路线记录在石头上。十月份刚刚在墨斋结束的三段式现场行为作品《心殿》标志着何云昌艺术探究的一次重要转折,折射出其艺术造诣及个人心境在逆流不屈、翻越巅峰后,延展开的更为开阔、宁静、平和的境界。 杨诘苍(1956年生)是当代社会深刻的洞察者和最具创造性的当代水墨艺术家之一。本次墨斋将推介其书法作品精选,包括上下颠倒书写、用白色丙烯涂抹的标志性书法,以及安装在木箱上的霓虹灯书法。这件作品是艺术家为ART021特别创作,深刻阐明了全球化经济中存在的无形权力关系。 陶艾民(1974年生)的装置作品以上百块农村妇女使用的旧搓衣板作为母体,关注不同时代的女性遭遇和命运。在《女书》系列作品中,陶艾民将家乡湖南江永妇女用以记录方言的“女书”, 以书法形式融入搓衣板制成的拓片中,并把拓片装帧成古籍,体现男权主流文化的压抑之下被遗忘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延安中路1000号上海展览中心(展位A-24) 2015年11月19日-22日 如想获取更多消息,请访问:www.art021.org 。 更多 -
表演|王冬龄在布鲁克林博物馆现场书写《心经》
2015年10月29日 2015年11月7日,王冬龄将在布鲁克林博物馆进行一场书法表演,用其原创的“乱书”书写《心经》。“乱书” 在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相互交错,将传统书法审美空间彻底颠覆,产生一种充满活力又扑朔迷离的混沌感。其中文字被推向可读的边缘,然仍非纯粹抽象,这点与杰克逊·波洛克和威廉·德库宁的行动绘画有所不同。另外,在巨幅“乱书”创作中,书法家对书写的控制力与即兴创作的现场性之间形成一种微妙的张力。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乃大乘佛教中最为重要的经文之一,亦是自古至今书法家极爱书写之内容。全文仅二百余字,以精炼的语言阐释了大乘佛教的核心理念:万物皆空。其中“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两句话在大乘佛教语境中广为流传。《心经》的文字在创造和传播的过程中成为了咒语似的符号,而这恰恰体现了其最根本的含义。这与王冬龄“乱书”书法之间有耐人寻味的共鸣:“乱书”在实现了文字高度视觉化抽象的同时,却使《心经》的理念变得可感可触。 此表演为亚洲协会亚洲当代艺术周(ACAW)项目之一,详情如下: 2015年11月7日,晚上7:00-9:30(东岸时间) Brooklyn Museum 4149 45th St. Ground Fl. Sunnyside, NY 11104 更多信息:http://www.acaw.info/?p=18912 更多 -
活动|纽约亚洲当代艺术周
2015年10月9日 2015年10月28日-11月8日 墨斋将作为亚洲当代艺术周的会员画廊参加艺术周2015年的活动。 亚洲当代艺术周为纽约和亚洲的顶级画廊与博物馆提供了一个活跃的交流平台。这一覆盖全市的活动将推出最前沿的展览、创意项目和积极对话。 第十届亚洲艺术周的两个标志项目: 10月30日至11月8日 ,大都会博物馆呈现艺术家李明维的《声之绽》; 10月31日和11月1日上演的FIELD MEETING Take 3: Thinking Performance,将为艺术家和观众提供一个直接互动的开放平台。 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acaw.info/ 亚洲当代艺术周由独立策展人利扎·艾哈迈迪(Leeza Ahmady)担任总监,是纽约艺术基金赞助的非营利教育机构。 更多
-
展览|片段叙事:方力钧、谢晓泽、杨诘苍、杨少斌
2015年10月9日 '片断叙事'集中探索中国当代艺术中历史叙事的非线性和不完整性特点。四位中国艺术家方力钧、谢晓泽、杨诘苍和杨少斌都经历了中国近四十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这在他们的作品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同时,他们的艺术观念、手法和题材深受国际当代艺术的影响。他们作品中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人文情怀,对写实风格和叙事元素的运用,对报纸、电视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图像的挪用、组合和转换,形成了纷繁庞杂、错位断裂等共同的特点,成为媒体时代语境下的片断叙事,既有别于以前主流中关注重大题材的'宏大叙事',也不同于更年轻的当代艺术家中完全个人化的'私人叙事'或追求纯粹观念或形式等种种倾向。 '片断叙事'将于2015年10月17日至11月16日在湖南长沙谭国斌当代艺术馆举行,2016年1月19日至3月11日在加州帕罗奥多斯坦福大学汤玛斯.威尔顿.斯坦福艺术馆(Thomas Welton Stanford Art Gallery)举行。为了配合展览,举办单位将在长沙和旧金山湾区举办一系列相关学术活动。 部分参展作品: 《凯旋门 1914-2014》, 2014, 墨,宣纸(裱于布面), 125 x 180 cm 《还是山水画 1914-2014 4号》, 2014, 水彩,纸本,... 更多 -
艺博会|杨诘苍在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
2015年10月3日 201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的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CIGE)中,杨诘苍的最新绘画系列《还是女人体》将于墨斋画廊的摊位(B35)展出。以下是策展人杨天娜对本系列的简介: 《还是女人体》系列是杨诘苍创作的与临摹相关的第三阶段作品。这些临摹对象的原作者是阿道夫·希特勒。另外两个阶段相关的系列作品《还是花鸟画》与《还是山水画》结合了忠于原作的临摹作品,及艺术家继而用宋徽宗的重彩工笔画风格对临摹的重新再临摹。《还是女人体》则将忠实的临摹作品和粗旷的大写意水墨再临摹一同 展示。此外,《还是女人体》中对不同图像的叠加处理,更联系到杨诘苍上世纪九十年代创作的系列作品《重观》。 对杨诘苍而言,临摹是一种视觉创造。在这系列中,艺术家的创造对象是被辱骂和侮蔑的事物:希特勒被视为恶魔,而女人体画在中国往往与写实油画的淫秽相联系。在当代绘画中结合此两者似乎并不可能,但杨诘苍的“重观”却给予它们一种新的呈现和意义。到底何者更淫秽? 更多消息:http://www.cige-bj.com/index.asp 更多 -
展览|郑重宾作品于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展出
2015年8月23日 郑重宾作品《季末》(2011-2012)由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委托创作。2015年9月4日至10月11日,该馆将于“第一眼:亚洲艺术博物馆的当代艺术收藏”(First Look) 展首次展出其当代艺术藏品,包括 《季末》和刘国松、吕寿昆、王季迁、和徐冰的水墨作品,及其他亚洲和美国艺术家的作品 。 更多消息,请浏览: http://www.asianart.org/exhibitions_index/first-look Ended Season (《季末》) , 2011, by Zheng Chongbin (American, b. China, 1961).... 更多
-
展览|“郑重宾:层层天墙”展期延长通知
2015年8月5日 墨斋展览“层层天墙”自2015年5月30日开展以来深受藏家、媒体和观众的喜爱。为了给大家更多的欣赏机会,此次展览将延期至2015年9月23日。 欢迎大家在展期内莅临墨斋画廊参观。 更多信息,请参阅展览网页 。 更多 -
展览|精神:当代中国绘画
2015年7月9日 “ 精神:当代中国绘画” 展(Jing Shen :The Act of Painting in Contemporary China )将于2015 年7 月10 日在米兰当代艺术馆(Padiglione Art Contemporanea ,PAC Milan )开幕。展览将展出三个不同时代的二十位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包括李华生作品两件。... 更多 -
展览|书非书:王冬龄
2015年6月17日 2015年 5月 8日,“书非书: 王冬龄”在杭州三尚当代艺术馆开幕,展览展出了王冬龄的“乱书”系列作品、“银盐书法”系列作品,和部分他在人体摄影上的书法作品。 所谓“乱书”是指字字行行之间相互交错的狂草书法。虽然原有的字、行结构被破坏了,但整体结的势反而更强。相较于可读、表意的传统书写,“乱书”的呈现方式更为纯粹,它接近混沌的自然本体,是王冬龄艺术创作中的新突破。 银盐书法是王冬龄独创的一种用感光材料在相纸上书写,并通过曝光控制产生扑朔迷离层次的书法形式,它是前期书写和后期冲洗、显影结合体。银盐书法大多需要在暗房中书写,由于光线很暗,大半要靠感觉来书写。由材料和光的变化,银盐书法在制作过程中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每张银盐作品都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作品。 人体摄影上的书法也是王冬龄书法的创意。在人体摄影上做书,书法的强弱、形态自然和照片中的人体发生关联:文字或者像纹身一样布满人体全身,或者像背景衬托人体,或者像一块幕布,背后透出若隐若现的人体。 《乱书》系列之一:《千字文》 , 2015年,290 x 1060 厘米。摄影:陈旭江。 《乱书》系列之三 : 《禅宗七经》,2015年,装置, 360厘米 × 150厘米 x... 更多
-
展览|杨诘苍:香港早晨
2015年5月16日 当世界越加陷入迷失与恐慌之际, 杨诘苍将通过个展“香港早晨”为香港带来吉祥意象。这次展览将于香港中央图书馆展览馆举行,是法国驻香港及澳门总领事馆合办的“法国五月艺术节”的一部分,也是艺术家自2001年香港大学博物馆的个览以来第一次在香港举办的大型展览。“香港早晨”将展出杨诘苍著名的《千層墨》系列水墨画和录像装置作品,以及去年墨斋画廊杨诘苍个展“还是花鸟山水画”中展出的重要作品:《十一日谈系列:白描芥子园》、《跑吧 1, 2, 3, 4》、及临摹希特列创作的《还是山水画》、《还是花鸟画》系列作品等。 展示日期:6月26日至7月10日 开幕典礼:6月25日下午6:30 香港中央图书馆一至三号展览馆 开放时间:早上11时至下午8时 官方网站:http://www.frenchmay.com/programmes/event.aspx?name=Alisan-Fine-Arts-Yang-JieChang 杨诘苍,《跑吧1,2,3,4》之1,2014年,墨、宣纸(裱于布面),61.5 x 68.5 厘米 (画面) 杨诘苍《还是花鸟画1913-2013 11号》,2013年,水彩、纸本,22 x 16... 更多 -
展览|郑重宾作品《运行中的异化之景》在威尼斯欧洲文化中心展出
2015年5月12日 本年第 56届威尼斯双年展期间,郑重宾在 Palazzo Bembo-欧洲文化中心的国际群展“个人结构-跨越边界”中展出一件环境影像装置作品《运行中的异化之景》。此作品由迈涯策展,将血细胞、河流、烟、水墨渗透宣纸等一系列表现自然界熵变的影像不断交替地投映在漆黑的墙面之间的半透明纱幕之上,背景还配以精心设计的音效。在艺术家制造的环境中,反射与绕射的影像重叠幻化,缠绵交织。观者自然融入其中,感知到物质的生命力和动能。 5月8日,纽约亚洲当代艺术周(Asia Contemporary Art Week)的策划人Leeza Ahmady和Ambika Trasi在威尼斯海军军官会所主持一场“田野会议”。当中郑重宾介绍了《运行中的异化之景》,并与十位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讨论创作过程和思考。 郑重宾还特别为北京墨斋画廊重新设计了这一影像作品《运行中的异化之景》。重设版将在郑重宾第二次墨斋个展“层层天墙”中展出。该展于 2015年 5月 30日开幕,将呈献艺术家的最新画作和光线与空间装置作品。 郑重宾,《运行中的异化之景》,2015,环境影像装置,20分钟,空间图。拍摄:Ela Bialkowska/OKNOstudio。 郑重宾,《运行中的异化之景》,2015,环境影像装置,20分钟,空间图。拍摄:Ela Bialkowska/OKNOstudio。 郑重宾,《运行中的异化之景》,2015,环境影像装置,20分钟,空间图。拍摄:Ela Bialkowska/OKNOstudio。... 更多 -
展览|郑重宾作品于威尼斯双年展、北京墨斋画廊、柏林戴姆勒当代艺术馆展出
2015年5月3日 今年5月,郑重宾的作品将于北京、威尼斯、柏林三地同步展出。 2015年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期间,郑重宾将于群展“个人结构 - 跨越边界”中展出他的环境影像装置《运行中的异化之景》。此作品由迈涯策展,2015年5月9日至11月22日将于威尼斯里阿尔托桥附近的Palazzo Bembo(Riva del Carbon # 4793, 30124 Venezia, Italy)展出。 “个人结构”由荷兰艺术家雷内·里特迈耶于2002年发起,集合逾100位来自50多个国家的国际艺术家探讨“时间、空间、存在”等重要人文主题,参展艺术家 包括卡尔·安德烈(美国)、丹尼尔·布伦(法国)、卡特琳·弗里德里(冰岛)、约瑟夫·克苏夫(美国)、弗朗索瓦·莫热雷(法国),赫尔曼·尼特兹(奥地利)、小野洋子(日本),罗马·欧帕尔卡(法国)和劳伦斯·维纳(美国)。更多信息:http://www.personalstructures.org . 5月30日,郑重宾个展“层层天墙”将于北京墨斋画廊开幕,展出他的最新画作、两件特别为墨斋展厅创作的光线和空间装置作品、及《运行中的异化之景》的影像节录。更多信息:http://www.inkstudio.com.cn/zh/exhibitions/16/overview/ 戴姆勒艺术收藏群展“从一首诗到日落”正在柏林戴姆勒当代艺术馆进行,展出郑重宾的画作《白色的反射区》(2012年)。该展展期为:2015年5月1日至8月30日。更多信息:http://art.daimler.com/en/from-a-poem-to-the-sunset/ 更多
-
展览|王冬龄参展“中国8--莱茵鲁尔区中国当代艺术展”
2015年4月30日 王冬龄将参加在德国举办的“中国8--莱茵鲁尔区中国当代艺术展”。该展览是“迄今为止在德国举行的对中国艺术最大规模的一次汇集”,将在德国莱茵-鲁尔地区8座城市--杜塞尔多夫(Düsseldorf)、杜伊斯堡(Duisburg)、埃森(Essen)、格尔森基尔欣 (Gelsenkirchen)、哈根(Hagen)、马尔(Marl)、鲁尔河畔米尔海姆(Mülheim an der Ruhr)、雷克林豪森(Recklinghausen)--的9座博物馆展出120余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包括绘画、摄影、书法、水墨画、雕塑、装置、 影像等。这次展览将呈现出艺术家们创作的关键主题和视觉语言,这些创作主题和视觉语言启示、激发了艺术家们探讨何谓“中国艺术”的边界。 王冬龄的作品将在格尔森基尔欣艺术博物馆展出。展览开幕期间,王冬龄将进行一场公共书法表演。 展览日期:2015年5月15日-9月13日 更多信息,请浏览http://china8.de/en 更多 -
展览|陶艾民参展米兰世博会 “天然奇瑰: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展”
2015年4月29日 2015年10月,陶艾民将参展米兰世博会KIP国际馆 “天然奇瑰:中国当代女性艺术展”。此中意合作项目由Alice Cazzaniga策划,意大利驻华使馆、米兰国立大学孔子学院、2015年米兰世博会KIP国际馆和北京午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推广。4月24日该展的新闻发布会及预展在北京意大利中心举办。陶艾民在预展现场做了名为《卵体》的装置行为表演,这也是陶艾民生平第一个装置行为作品。 《卵体》源于艺术家生育过程中的一个梦。当时,陶艾民满怀希望与期待,却梦见了一筐满是裂缝的鸡蛋。她感到某种不祥的征兆,结果真的没能如愿生产。在《卵体》表演中,陶艾民将鸡蛋作为视觉化的卵子形象,这个形象不仅可以指代人的“生命原型”,也可以指代自然界包括动物、植物在内的各种具有生命体征的万物!陶艾民在鸡蛋上用毛笔书写,每个蛋上写一个字。而文字的内容则是她当初怀孕时所做的笔记,真实可读。 对陶艾民而言,鸡蛋无论是受精,还是未受精的,都是一种象征生命的符号。通过在鸡蛋上书写的行为过程,陶艾民表达了她对生命的渴望与期待。对艺术家本人而言,这也是她待产时期所积压情感的一次释放与表达。 更多 -
展览|北京墨斋画廊冰逸个展展期延长
2015年4月22日 冰逸在中国的首次重要个展“囙 ”,从2015年3月21日于北京墨斋画廊开展至今,深受艺术家、藏家、媒体和公众的喜爱。为了给观众更多欣赏机会,墨斋画廊决定将此次展览展期由2015年4月30日延长至2015年5月3日。在展期内,欢迎您来墨斋画廊参观。 更多信息,请参阅展览网页 。 更多
-
展览|郑重宾参与欧洲文化中心群展 “个人结构-跨越界限”
2015年4月3日 2015年威尼斯双年展期间,郑重宾将参加欧洲文化中心的群展“个人结构 - 跨越边界” 。该展由荷兰艺术家雷内·里特迈耶于2002年发起,通过集合国际艺术家探讨马丁·海德格尔的哲学概念“此在”中所蕴含的重要人文主题,来抗衡当代艺术中商业化及极端相对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此次展览参展艺术家还有劳伦斯·维纳、约瑟夫·克苏夫、安东尼·戈姆里、海因茨·麦克和奥多·皮恩纳。由迈涯策划、墨斋画廊赞助,郑重宾的参展作品《运行中的异化之景》,是一件精心建构和布置的环境录像装置艺术,它体现了郑重宾长期以来对平面绘画外的现象学和抽象物的探索,反应了其创作实践的全新面貌。 此次展览展期为:2015年5月9日到11月22日。 更多消息,请阅览 http://www.personalstructures.org . 更多 -
展览|郑重宾:戴姆勒艺术收藏“从一首诗到日落”群展
2015年3月1日 郑重宾的作品《白色的反射区》(2012年),是世界著名艺术收藏机构——戴姆勒艺术收藏的藏品,它将于今年5月,在德国柏林戴姆勒当代艺术馆' 从一首诗到日落'展中展出。始建于1977年的戴姆勒艺术收藏代表了20世纪至今国际艺术发展的潮向,该机构对抽象艺术和观念艺术尤为关注。'从一首诗到日落'展旨在从各门类艺术的相互对话中,探索彼此的共性和差异。届时,戴姆勒艺术收藏的新旧藏品将一同展出,包括郑重宾的《白色的反射区》和德国艺术家马克思·伍里克(1937年生)的作品。和郑重宾一样,马克思·伍里克喜欢反复垒叠的用线,其作品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 '从一首诗到日落'展期为:2015年5月1日至8月30日。此外,2015年4月29日,艺术家郑重宾将做一场艺术演讲。 更多信息,请参阅展览官方网站:http://art.daimler.com/en/from-a-poem-to-the-sunset/ 郑重宾,《白色的反射区》,2012,墨、丙烯、宣纸,272 x 68.5 cm,戴姆勒艺术收藏 更多 -
活动|王冬龄:原创书法艺术作品庆祝亚洲最大的苹果店在杭州开幕(视频)
2015年1月24日 为庆祝全新的、亚洲最大的苹果西湖店在中国杭州的开幕,书法家王冬龄创作了一幅巨屏书法作品将苹果店的外部完全的覆盖着,而苹果的标志则嵌在作品的正中央位置。这是世界上第一家苹果店将传统中国文化元素和西方建筑设计结合在一起。 为纪念这历史性的活动,苹果发布了此作品的制作过程和王冬龄个人对苹果店坐落杭州的感受: Apple Store, West Lake - About the Artist (苹果西湖店 - 有关艺术家) 此作品包含了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的其中一首: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作为中国最伟大的当代书法家,王冬龄现任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1981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他的书法作品迅速得到了国内外的一致认可。他曾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办过三次个人展览(1987,1994和2007)。他的作品也在多个展览中展出,包括: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1998),大英博物馆,伦敦(2002)和大都会博物馆,纽约(2006和2014)。 更多
-
展览|郑重宾:洛杉矶县艺术博物馆闪现展
2014年11月27日 墨斋画廊诚邀您莅临洛杉矶市中心首届假期闪现展,庆祝郑重宾新作的发布展会。 本次展览的活动时间为2014年12月18号(周四)至12月21号(周日)。展览将联袂洛杉矶县艺术博物馆(LACMA)于12月18日(周四)举行郑重宾收藏招待会。如果您希望在洛杉矶先睹为快,请提前预约。您可在12月18日(周四)观展。展厅的开放时间为12月19日(周五)至21日(周日)中午至晚上9:00。 对于已回执预约的墨斋画廊的朋友和客人,我们会于12月19日(周五)下午6:30至9:00在展览展厅提供便餐。现场公众可于12月20日(周六)下午1:00至3:00参与艺术家见面会。活动日期: 2014年12月18号(周四)至12月21号(周日) 时间安排: 您可预约参加12月18日的活动。 12月19号(周五)至21号中午至下午9:00。 活动安排: 展览晚宴:12月19日周五下午6:30至9:00。 艺术家见面会:12月20日周六下午1:00至3:00。 展览地址: FIFTHLA 1201 E 5th St, Ste C Los Angeles,... 更多 -
活动|亚洲艺术博物馆免费讲座:郑重宾—占物术
2014年10月11日 郑重宾:占物术 时间:2014年10月19日下午2:00-3:00 地点: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三星礼堂 http://www.asianart.org/events/531?starttime=1412553600 旧金山著名水墨艺术家郑重宾将亲临现场,与林似竹博士进行对话。林博士是最新出版的《郑重宾:占物术》的主编与作者之一。对话之后将在书店外举行该书的签售活动。欢迎大家参加! 有兴趣的朋友可从以下链接预定免费入场券。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544829555733070/ 更多 -
博览会|墨斋画廊在亚洲当代艺术周
2014年9月6日 亚洲当代艺术周(ACAW) 纽约2014年10月22日-11月2日 墨斋将作为亚洲当代艺术周的会员画廊参加艺术周2014年的活动。 亚洲当代艺术周为纽约和亚洲的顶级画廊与博物馆提供了一个活跃的交流平台。这一覆盖全市的活动将推出最前沿的展览、创意项目和积极对话。 第九届亚洲当代艺术周的标志性项目'现场论坛'(10月26日至27日在亚洲协会博物馆举办)将汇集来自亚洲和其它地区的艺术家、策展人和机构领导者在公共的空间内通过讲座、会谈和讨论的形式展示最新的项目和创意。 关于亚洲当代艺术周(ACAW)的更多信息及预约'现场论坛',请访问 http://www.acaw.info/ 更多
-
展览|墨斋画廊杨诘苍个展延期通知
2014年8月6日 重要通知:此次展览将延期至2014年8月31日。 由墨斋画廊举办的《杨诘苍:还是花鸟 山水画》展,从2014年5月18日开展至今,深受藏家、媒体和公众的喜爱。为了给观众更多以欣赏机会,墨斋画廊决定将此次展览展期延长至2014年8月31日。在展期内,欢迎您来墨斋画廊参观。 前往:还是花鸟 山水画 更多 -
图书发行会|《郑重宾-占物术》
2014年3月14日 图书发行会:《郑重宾—占物术》 小组讨论参与人:林似竹、余国梁、肯尼斯·威而森、郑重宾 纽约RH当代画廊 437 West 16th Street www.rhcontemporaryart.com 更多
页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