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简介

刘丹(生于1953年)是1981年首批移民美国的中国艺术家之一。从20世纪90年代起,他一直是当代中国绘画新宋画和照片现实主义的主要倡导者。无论是山水、文人石,还是故宫的古柏,刘丹所有的创作都源于对古代深刻审美的探索,对本体论和宇宙论等形而上学问题的反思,采用无异于古人精致的制图关注构图的结构和运动,运用中国传统笔法和材料最终呈现作品。刘丹将他对自然形态近乎逼真的描绘视为物质现实自然动态展开的瞬间或“褶皱”。因此,现实主义不是一种描绘物质对象的模式,而是通过与艺术过往深刻的美学接触和与自然当下相应的经验交融,来描绘物质和形而上的形成过程。与徐冰、蔡国强和郑重宾一样,刘丹是为数不多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成功桥接了大都会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和洛杉矶郡立博物馆等历史悠久的百科全书式的博物馆与蓬皮杜中心和古根海姆博物馆等当代和现代艺术机构。

 

刘丹1953年生于南京,是精英一代中最具有才华的艺术家之一。他从年幼时便跟随祖父研习儒家经典、诗词歌赋和书画艺术。文革之后,从1978年至1981年,刘丹师承亚明先生(1924-2002),在杭州新开设的江苏省国画院学习传统绘画。1981年,美国使馆为刘丹与他的美籍未婚妻办理出国手续,随后二人在夏威夷结婚定居。在那里,刘丹学习了西方艺术,发展了他独特的综合风格,将照相写实主义、古典中国绘画和形而上学融会贯通。1992年,刘丹移居纽约,见到了艾未未、徐冰和其他著名的中国海外艺术家。与新到来的同胞不同,刘丹避开了大众文化、观念主义和政治行动,选择进一步研究他独特综合实践方法论和形而上学的基础。十四年之后,他于2006年回到中国,开始指导一批对中国艺术遗产感兴趣的年轻艺术家。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刘丹对石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他而言,“唯有石头一节,即古人所谓山精湖骨,能担起『干细胞』的作用。”。传统上,中国的学者和艺术家在都市花园、山水画和诗歌哲学的隐喻中,都将石头作为山的模型。通过仔细研究一块石头,刘丹试图从特定的微观视角看到宏观宇宙。他将一个有形的物体转化为对形式和形成本质的审美沉思。他希望观众能够通过他所绘制的赏石,将其作为审美的钥匙,重新激发观众与世界的想象互动。

 

刘丹的作品曾参与古根海姆博物馆举办的“1989年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2017-2018年)展览。2019年,他的作品作为蓬皮杜艺术中心继2014年的"Modernités Pluriélles"展览之后对非西方的现代性的持续探索展出。他的作品还曾参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办的“水墨艺术:当代中国的过去与现在”(2014年)展览,并在多个重要国际艺术机构展出,包括位于纽约的华美协进社中国美术馆(2006年、2014年)、伦敦大英博物馆(2012年)、巴黎吉美博物馆(2012年)、波士顿美术馆(2011年)、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博物馆(2009年)、耶路撒冷以色列博物馆(2008年)、丹麦路易斯安那州艺术博物馆(2007年)、哈佛大学阿瑟·M·萨克勒美术馆(2006年)、第六届上海双年展(2006年)、上海当代艺术馆(2004年)、芝加哥艺术学院(1999年)和耶鲁大学美术馆(1999年)。

 

刘丹还在明尼阿波利斯艺术学院(2016年)、牛津大学阿什莫林博物馆(2016年)、苏州博物馆(2013年)、柏林东亚艺术博物馆(2005年)、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1999年)、檀香山当代博物馆(1993年)和檀香山艺术学院(1989年)举办过大型个展。

展览
最新动态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