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简介

1982年生于广东雷州市。

 

作为一名当代艺术家,劳同丽致力于早期的工笔技法。这一传统可以追溯至宋代(960-1279)的宫廷绘画以及六朝伊始的宗教壁画(220-589)。与文人画传统中所强调的水墨山水不同,工笔画常使用色彩明艳的矿物颜料,如蓝铜矿、孔雀石、青金石、铅、钴和朱砂,来描绘道德、精神和宗教故事。早在公元三世纪,工笔画就从中亚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在随后的几千年里促进了中国、中亚、中东,甚至欧洲之间跨文化的艺术交流。因此,在材料和技法上,工笔画与欧洲壁画、波斯或南亚细密画,以及西藏唐卡都有许多相似之处。劳同丽曾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专修工笔画。2006年毕业后,便跟随同样精通工笔画的艺术家杨诘苍前往法国和德国工作。在那里,劳同丽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工笔画法,重新定义了这一早期跨文化艺术形式的技法和视觉符号,以适应全球当代艺术的语境。

 

劳同丽拓展了工笔视觉符号,从一个简单的哲学前提入手,认为普世或跨文化的人文内涵首先会以个人主观体验的形式产生。尽管西方思想将主观体验视为次要议题,它但却是中国和东亚艺术和哲学的出发点。例如在"丽比多之欲"系列(2013-2018)中,劳同丽平铺式的构图乍看会让人联想到北宋时期的巨幅山水。但经过仔细观察,这些巨大的形态显现为树枝与树干形成的密集网络,仿佛丛林树冠。再靠近凝视,盘亘交错的树网全景则幻化成错综复杂、相互连通的血管网络。当医生给患有心脏病的父亲诊疗时,艺术家第一次看到了此般意象。在中国哲学中,心脏即人性的核心所在,而丛林景观则代表了自然循环自生的美德。劳同丽将心脏血脉和外部自然景观相连,反映了自身对"天人合一",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深刻认知。在"地平线之上:天空"系列作品(2018年至今)中,劳同丽扩展了他的图像词典,将天空的概念纳入其中。在中国古典哲学中,天空代表着宇宙的自然秩序。在当代生态学中,天空则包含了大气、部分水圈和所有地球生命能量的来源--阳光。在他近期的系列"自我与他者"(2021年至今)中,劳同丽进一步拓展了图像词典,通过纳入人体形象,这一个体"自我"与组成生态系统的"其他"生物产生联系。由此,劳同丽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发现图像,连接了早期中国宇宙观和当代生态学的思维。实际上,看似从外部指导他艺术实践的概念性议题也源于他对个人经历更为本质的探索。

 

在构建当代工笔视觉符号的过程中,劳同丽也系统地扩展和改造了工笔画的描绘方法。传统的工笔技法是以精细的墨线勾描轮廓后填色,整体效果很写实。工笔画家仅运用这种技法,便能达到与原物的高度形似。另一方面,在传统的写意或"书法表现"绘画中,线条不仅象征着形式,还引出了势与动态。劳同丽将这两种线条相结合,形成了他所谓的"双线"。相比使用单一线条来引导能量在树干或树枝间流动,他选用双线来勾勒轮廓,刻画图示结构,如传导能量的血管。从而描绘多义、复杂的网络结构,来构成艺术家的符号系统。劳同丽还拓展了矿物颜料的使用,不仅是为墨线轮廓填色,更是为了勾勒出形态本身。结合其他因素,这将色彩从其自然主义、描写性的功能中解放出来,让艺术家能够运用色温与和谐性来为他有机和自然形态的视觉词汇注入感官、情感和精神等无形的内在品质。劳同丽标志性的"双线"和将色彩融入线条的技法本身就是工笔绘画史上的重要成就。

 

劳同丽曾参加"多重之译:亚非诗学",佐依·惠特利(Zoé Whitley)策展,The Institutum,新加坡(2024);"我们并非独自做梦——亚洲协会三年展"陈文辉(Boon Hui Tan)策展,亚洲协会博物馆,纽约,美国(2020);"多余的劳动:力的循环——劳同丽作品展",珠江美术馆,广州,中国(2019);"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作品展",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中国(2016);"重塑——旅法年轻艺术家七人展",尼尔廷根艺术家协会,尼尔廷根,德国(2015);以及"你好,星岛——中国南方新晋艺术家邀请展",丹戎巴葛路21号,新加坡(2012);"无限接近前方——以'死亡'为题的当代艺术展",广东美术馆,中国(2011)。其作品被广东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作品
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