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荟萃:3D08展位
2018年3月29日至31日(贵宾预展:3月27至28日)
香港湾仔博览道1号,香港会议展览中心
墨斋画廊在本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中将首次参与“画廊荟萃”单元,并推出四位知名艺术家郑重宾、冰逸、黄致阳、杨诘苍的绘画、雕塑和影像装置作品。这四位艺术家多年来的创作与实践从全球性的视角对中国艺术的历史进程和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的世界观中,人是自然界的延伸,而艺术家能让人们看到、体验并认识大自然的形式与法则。在3D08展位,墨斋画廊展出的作品则用独特的方式传递了这一哲学思想。展位聚焦于郑重宾最新创作的影像装置、绘画和冰逸的《声音绘画》作品,以及黄致阳用白色大理石制作的生物形态雕塑。在以策展主题和历史再现为中心的“策展角落”单元中,墨斋将展出生活在巴黎的艺术家杨诘苍的开拓性作品——《千层墨》系列。
继2017年香港巴塞尔“亚洲视野”和“光映现场”单元的首秀后,郑重宾将在墨斋画廊2018年的展位中呈现其最新的绘画和影像装置。通过对墨、丙烯、水和宣纸的固有属性的探究,郑重宾探索出了一种独特的、带有标引符号性的抽象艺术语言。批评家Mark van Proyen将其与“解构”(de-constructed)相对比,并称之为“先构”(pre-constructed)。受到中国哲学思想和美国大地艺术家罗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的写作的影响,郑重宾的作品通过绘画、影像和装置等多种媒介,用具有标引符号性的抽象概念,在人类能够感知的物理和时间尺度内,具现化而非形象化熵的动力学性质和由地质作用而生成的几何碎形。通过将平面的绘画装裱在定制的蜂窝铝板上,郑重宾在最新的创作中将目光转向了立体墙面雕塑,并将其在装置作品中对光与空间的实践经验融于绘画作品中。这样的实践包括他在2016年上海双年展“何不再问”中打造的沉浸式巨幅作品《层层天墙》。同时,他还尝试将丙烯与影像装置相结合,并于2017年11月在谷口吉生设计的亚洲协会德克萨斯中心(休斯顿)的个展中首次展示他的成果。在2018年香港巴塞尔的举办期间,该系列作品同时在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和大都会博物馆展出。
在2017年香港巴塞尔的“艺聚空间”单元中,冰逸的巨幅大地气象作品《万物》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今年,墨斋将带来她的另一个重要系列作品《声音绘画》。这组融合大地气象特点的中型作品创作于老北京胡同拆迁的背景下。冰逸以墨为“黑光”,将吸收所有色光的碳在水的作用下溶解、吸收并蒸发于纸上,从而捕捉这些文化破坏现场中的声波运动。墨斋还将呈现冰逸百科全书式的系列作品《百妖图》——艺术家在研习古典文学的过程中受到启发,并创造出了一系列虚拟的有机生命体,并将其形象绘于扇形纸上。
同时展出的还有黄致阳以白色大理石来表现生物形态和山水形象的雕塑作品《座千峰》。黄致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是台湾地区最具知名度的生态艺术家,曾于1995年代表台湾参加第46届威尼斯双年展。1998年,他参加了纽约亚洲协会和P.S.1当代艺术中心联合举办的里程碑式展览“蜕变突破:华人新艺术展”。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他的大理石雕塑《座千峰》系列与张洹、苏伯德•古普塔(Subodh Gupta)和托马斯•萨拉切诺(Tomas Saraceno)的作品一起展出。黄致阳将自然视为一个超有机体:人类个体汇聚成有机体的群落,而这些群落本身形成各自的有机体,并以复杂精密的方式循环往复。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超有机体的一部分,我们可以感知自己身体以及身体所在世界中的经络(“脉”),与流动在经络中的能量(“气”)。黄致阳的雕塑以线形的凹槽刻画出这些经络,赋予风水能量的韵律以视觉化、触摸化的体现。
另外,墨斋将在“策展角落”展出杨诘苍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抽象实验水墨作品。杨诘苍的《千层墨》系列作品在1989年蓬皮杜中心极具开拓性的展览《大地魔术师》中首次面世,随之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水墨艺术的标杆。相比之下极为少见但同具重要历史价值的是杨诘苍在八十年代创作的实验性抽象作品。这些作品幸存至今的总共不到60幅,标志着杨诘苍从传统书画家转型为观念艺术家和全球社会活动家的关键点。我们将展出这系列中的14件佳作和一件典型的《千层墨》作品,并播放一段原创纪录片,为观众讲述这些作品的创作历程。相关作品在古根海姆博物馆近期举办的“1989年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中展出。
墨斋位于北京草场地,其使命是通过精心策划的展览项目,展现中国实验水墨对国际当代艺术的独特贡献。墨斋展览均由深度艺评、学术交流、中英双语出版和多媒体内容作为支持。墨斋代表艺术家包括冰逸、何云昌、李津、李华生、王冬龄、杨诘苍、郑重宾,涵盖绘画、书法、雕塑、装置、行为、摄影、影像等多种媒介。自2012创立至今,墨斋多次被邀参与纽约军械库艺术展、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上海西岸艺术设计博览会等国际艺术活动,其代理作品已被大都会博物馆、洛杉矶郡立艺术博物馆、香港M+博物馆等公共机构收藏。
垂询请联系info@inkstudio.com.cn。